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的原因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来源:网络

孩子交流都挺好的,就是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带孩子去游乐场,也是自己默默的在一旁玩耍,一度怀疑孩子是不是自闭症。还有的妈妈说,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但是能感觉到他是想加入一起玩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办?下面跟随若悠网了解一下吧!

1~3个月的宝宝

开始出现社交性的微笑。你对着他笑的时候,他也会露出笑脸,甚至可以模仿你的一些动作和表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逐渐丰富。当宝宝看到妈妈的时候,他会将手张开,躺在那里“手舞足蹈”。这就是宝宝最初的社交,家长均应及时作出回应。

4~7个月的宝宝

喜欢跟人一起玩,没人陪着玩,可能还会哭闹;对他人的情感表现有反应。对于你的逗引,他会很开心。

8~9个月的宝宝

面对陌生人会害羞或者不安,更加喜欢自己亲近的人,对于这些人的离开会哭;出现试探行为,这个时候的宝宝开始试探你的反应,比如他不吃饭的时候,或者他哭的时候,看你怎么办;想办法吸引你的注意力。

1~2岁的孩子

如果说1岁以前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明显的话,1岁以后会逐渐显现出来。这也是家长们开始担心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孩子,他喜欢观察其他小朋友,会模仿他们做的事情,尤其是人群中有比他年龄大的孩子。另外,你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占有欲很强,尤其是自己的玩具,而且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还可能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好感,不小心伤害到其他孩子。

解决办法:

(1)不要急于让孩子被动加入到其他小朋友中,尤其是先天比较内向的孩子,允许孩子有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2)给孩子创造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机会,可以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需要注意的是,在准备玩具或者糖果的时候,要做到人人有份,要不然很容易出现抢夺、哭闹的场面。因为“分享”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不要将孩子的玩具随便给别人,可以给这个孩子再买一个作为礼物。

(3)做家务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着你做一些他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让他帮你把纸放进垃圾桶里。尽管他做起来会比较困难,甚至会将垃圾桶打翻,试着把这件事变成一个游戏,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帮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交技能。

2~3岁的孩子

2岁多的孩子依然延续着1岁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甚至可能会出现抢别人玩具的行为。总之,会让你觉得非常失望。孩子现在的行为让你感觉,可能不太适合跟别的小朋友相处,你会担心他伤到别的小朋友,有意识减少他与小朋友的接触。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让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方式就是给他创造大量的机会。你可以在他出现攻击倾向的时候将他拉开,并引导他怎么跟小朋友玩。

解决办法: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模仿和扮演的游戏。家长就尽量创造这样的环境,比如男孩子会想象自己是某个动画人物,模仿这个人物的动作以及行为。小女孩,会学着扮演妈妈或者医生的角色,喂娃娃吃饭或者看病。家长就可以邀请两三个小朋友到家里,跟孩子一起玩这些游戏。

3岁多的孩子

3岁多的孩子就好很多了,他们已经可以真正跟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他们学会了合作,也开始交朋友了。当然,刚开始还是需要家长的帮助。与小朋友之间有摩擦的时候,你可以引导他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果孩子仅仅是不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家长不用过于焦虑。这样的行为,跟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有一定关系,也可能跟孩子的先天气质有关。还是那句话,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认为孩子这个不行,那个有问题。

怎样教育不喜欢和小朋友玩的孩子

1、性格内向;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不喜欢与人交流,主要取决于这个类型的孩子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玩,往往这样的孩子特别的喜欢和自己的玩具玩,缺少了与人沟通的环节,于是有机会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由于不知道怎么才能融入小朋友的圈子里,再遭到别的小朋友排斥,于是就放弃了和小朋友玩而选择独自玩。案例:小亮今年三岁,在楼底下玩的时候,看到一群的小朋友在玩,很想和他们玩,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和那群小朋友玩,爸爸妈妈看到非常的着急,让小亮去和小朋友玩,小亮内心很想和小朋友玩,但是就是不会表达,也不愿意去主动接触小朋友。

解决的对策:家长参与;爸爸妈妈主动的对自己的宝贝说,不要怕,和他们一起玩很快乐的,爸爸妈妈去和他们说,让他们可以和你一块,于是大人凑近那些小朋友,耐心的和他们沟通,让自己的孩子融入到他们中去。

2、老人长期带孩子;工作压力大,没时间带孩子,找保姆不放心,于是哄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老人带孩子,怕磕到碰到,遭到小两口的责备,于是限制孩子的自由,也不会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一直呆在家里,接触的人少,久而久之孩子会不适应与人接触,不知道该怎么与人接触。

解决对策:理解老人,有时间就自己带孩子;老人的想法是哄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孩子的健康最重要,却忘记了教育的意义,年轻人应该理解老人,多鼓励老人带孩子到周边不远的地方活动。年轻人有时间应该自己来带孩子,给老人减轻负担和心里压力。

3、从小的教育;这个和家长的性格有关,如果家长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那孩子也会从小学着这样,见到熟人形同陌路,见到邻居低头而不语,都是不好的习惯。

解决对策: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见到熟人主动问好,见到邻居主动说话,于此同时,要让孩子学会主动问好,见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要叫一声,进商场主动让孩子找售货员阿姨询问自己需要的问题。

4、被小朋友欺负过;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喜欢和小朋友玩,每个小朋友都不会抗拒,但是这类的小朋友也会出现不喜欢和其他的小朋友玩。案例:我儿子小的时候,和楼底下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开心,也很喜欢,有一次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小自行车,玩的很开心,突然和我儿子一块玩的那个小朋友停在了院子里,儿子见到这种情形马上下车,看到那个小朋友的自行车脚蹬子掉到了地上,儿子想都没想,立马给捡了起来,正在捡的同时,那个小朋友突然抬起他的脚就向儿子的肩膀踹过来,儿子栽倒在地上,这次以后,儿子就很少再跟那个孩子玩了。

解决办法:给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件事情;回家后,我对儿子说,那个小朋友不是欺负你,他是认为你动了属于他的东西才会这样对你,其实他还是很喜欢和你一块玩的,要是他不喜欢你那一开始就不跟你玩了。儿子点了点头。

5、家长原因;孩子在外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孩子还没有什么,家长急了,并警告孩子不许和小朋友玩,还有女孩子的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不许和男孩子玩,幼儿园而已吗,不必要这样吧。案例:儿子现在上幼儿园大班,是个非常开朗而且喜欢交朋友的孩子,班上有个小女孩我儿子也特别的喜欢和她玩,一天回到家,儿子和我讲,我们班我的一个好朋友不跟我玩了,我很诧异就问,为什么呢,儿子答,因为她妈妈不让她跟男孩子玩。听完我哭笑不得。

解决方法:给孩子建议而不是命令孩子;女孩子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常识,而不是教育孩子远离异性朋友。儿子和我说,那个女孩子特别喜欢他给她讲的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天文的知识,女孩子会认真的聆听,其实儿子也是一知半解,但是知道一些。正因为这样儿子把那个女孩当成了朋友。现在她们也会经常的在一起玩,是很纯真的朋友。

6、孩子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孩子小的时候必须在家长的监护和保护之下活动,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后,家长的想法会强加于孩子从而磨灭孩子的想法。

解决办法: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有做主的权利;,在对身体没有伤害的情况下,随他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想法,往往有想法有创新的孩子会招来很多的小伙伴和他们一块玩。

7、环境因素;有些孩子只跟已经很熟悉的孩子玩,而从来不和不熟悉的孩子玩,甚至这种想法都没有,总有一种很排斥的想法。案例:儿子小的时候在奶奶家比较多,在自己家的时间少,于是儿子和奶奶那边的小孩子玩的很好,周末我们把儿子接回来的时候,儿子寂寞,总让我们带他去下面找小朋友玩,于是我就带他去找小朋友,可是儿子怎么追着人家人家就是不和儿子玩,还用很不友好的语言说儿子,后来儿子回来总是在家玩,不再愿意下去找伙伴了。

解决办法:玩具的魔力;我鼓励儿子去玩吧,拿上几样你的玩具,和下面的小朋友分享,他们就喜欢和你玩了,于是儿子照着我的办法去办了,结果还真有用,总算是和他们一块玩了,熟悉后,不用拿玩具他们也会带儿子一起玩。

8、缺乏自信;家长看到孩子不会什么东西,没有耐心的教孩子,而是一味的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教你你也不会,你还能干点啥,日久天长,孩子就会产生自卑的心里,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敢尝试,很缺乏自信。

解决办法:遇到事情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可以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什么都是可以的,建立自信心。

9、互相攀比;现在的孩子,受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攀比心越来越重。当条件好的孩子和条件不好的孩子比这比那的时候,条件不好的孩子会很抵触条件好的孩子,会不愿意和他做朋友,认为条件好的孩子对自己是一种侮辱。

解决办法:对孩子心理教育;让孩子明白虽然自家的条件比不上条件好的家庭,但是你的很多优点是他们所没有的,要用一颗平常的心对待生活,各有所长,不要总是用自己的不足之处去对比其他孩子的优秀方面。

10、自闭症;有些孩子由于家庭或某种其它的打击,得了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我们都知道,不说话,不交流,喜欢一个人在一个角落里,干着只有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解决方法:每天和孩子交流;这类孩子受过很严重的打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找到得自闭症的原因,从这方面入手。除了定时就医外,每天和孩子交流说话,谈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着孩子说一个小时,孩子没有任何和你交流的意思,也要坚持。另外多带他去孩子多的地方,感受其他孩子的快乐。这是个持久的事情。

注意事项:诗经中曾经说到:“他山之石,可以改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投我以桃,报之以礼。”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快乐之中是每个做家长的心愿。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