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看人脸是宝宝的情感交流 婴儿追视训练之各年龄段训练

来源:网络

看人脸是宝宝与人情感交流的第一步,也是宝宝向人学习的关键环节。但是有这样一类宝宝,对玩具或其他事物很感兴趣,追视很灵敏,唯独对人不感兴趣,不喜欢看人脸,容易回避人的眼神。针对这类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呢?下面跟随若悠网了解一下吧!

如何引导?

1、拿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脸周。比如眼睛下面,鼻子的位置,宝宝看玩具的时候,偶尔可能会看到一下家长的眼睛,这时候就赶紧强化一下,比如让宝宝摸摸玩具,或者跟宝宝玩一个他喜欢的身体接触游戏,比如挠下痒痒、轻轻弹下脑门等。注意,一定要在宝宝看到人的眼睛后,即刻给予强化。

2、拿宝宝喜欢的玩具吸引注意。大一点的宝宝可能会直接过来拿玩具,这时不要马上给他玩具,当宝宝抢玩具时偶尔看人一眼时,就赶紧强化,微笑着点点头,把玩具给宝宝。

3、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脸周。当宝宝看向玩具时,突然将玩具撤掉,让宝宝看人脸。

4、在宝宝面前做面部表情变化的游戏。比如挤眼睛、鼓腮、吧唧嘴巴等,让宝宝感觉新奇,看人脸的几率就会更多。

5、面部化比较搞笑的妆,或者带个无框眼镜等等,吸引宝宝看人脸。

6、跟宝宝玩望远镜游戏。用纸卷一个大筒,宝宝在筒的一边往里看,家长在筒的另一边往里看,看的时候家长要跟宝宝说话互动。因为视野比较局限,看人脸的几率也会相对较高。

7、小儿对母亲的声音是最敏感的,妈妈可用语言吸引小儿注意玩具。刚开始练习时玩具左右移动的距离可短些,以后可慢慢地加大距离。除了用玩具让宝宝学习追视外,母亲还可以用自己的脸引起宝宝的注视,妈妈把脸一会移向左,一会儿移向右,宝宝会用眼睛追随着母亲脸的方向。他不但会左右转脸追视,还可仰起脸向上方追视,甚至还能做环形追视,他不但眼睛能随着母亲手中的红色绒线球动,而且颈部也随着活动。

强化的频率是变化的,随着宝宝看人脸能力的提高,要从一开始的即刻强化,逐渐到延迟强化。强化物可以是宝宝喜欢的玩具,也可以是宝宝喜欢玩的肢体接触游戏,也可以是一个亲吻,也可以是一个拥抱等。

婴儿追视训练之各年龄段针对训练

1、0~1岁:多用手指 1岁前给孩子读绘本,很多孩子读绘本是不会观察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读完绘本,看不到什么东西,没有意思啊。这时,父母的手指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用手指指着绘本的画面引导孩子追视。

故事类绘本:“一天早上一阵大风把蜘蛛吹到了木桩上,它的身上带着一条又细又长的线”,边读边用手指引导孩子“追视”,这样他们也会听着更感兴趣。 认知类绘本:“这是三角形,它有三条边,我们一起来数数。一条边,转弯,第二条边,转弯,第三条边。一共三条边,这就是三角形”,这样孩子就更容易记住“三角形”是什么概念。

2、1~3岁:观察比较 1岁前的基础打扎实了,1岁后的好处就会显现,比如有的孩子玩拼图就更容易上手、有的孩子看了一遍大人演示的东西自己就能模仿出来了、不少孩子开始对于绘本越来越感兴趣了。

这其中之前的追视锻炼是功不可没的,因为孩子的眼睛真正“开窍”了,他真的“看到”了,所以他才感兴趣,有了兴趣,他就会想看更多,学更多,自此就走上了一个正向循环。 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非常现实地说,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距开始显现了。特别是如果这个阶段孩子有所落后,父母心情还焦虑急躁,那孩子就更加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从这个阶段开始,不必再特意强调用手追视(除非你们一岁前这个基础没打好),而是需要有意识地在和孩子玩耍中引导观察比较。比如,和宝宝玩小汽车时,可以拿出两三辆颜色大小不同的小汽车,然后说,“能把更大的那辆车给妈妈吗?”(或者“我要蓝色的那辆车”)。若是孩子拿错,就会发现孩子其实就是着急想玩而没有去观察比较。

这时,我们就不着急开始玩,妈妈要带着孩子一起观察,“你看,这辆是红色的,这辆是蓝色的。我们比一下,红色的汽车比蓝色的汽车大”。这个过程,妈妈可以主动用手指比划,然后提醒孩子要用眼睛看。

3、3岁~学龄前:观察表达 之前两个阶段的观察还是停留在“被动”阶段,到了3岁以后,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主动观察。实践下来,鼓励孩子表达,让“输出带输入”,可以更好地强化孩子主动观察的能力。

比如,帮助孩子启蒙认识天气,可以每天早上起床后,带着孩子去窗户旁边,看窗外的天空,“你看,今天的天空是蓝色的,今天是晴天”。慢慢地,孩子自己就学会了如何观察天气,这样的“输出”远比孩子可以指着那些认知卡片知道雨天晴天要好得多,因为孩子是自己通过观察得出了结论。 再比如,现在天气好的时候,妈妈和孩子可以手拉手在路上散步一段时间,就可以玩一个游戏叫“我看到了什么”的接龙。妈妈先开头,“我看到前面有个人”;孩子说“我看到前面有个人,他穿着衣服”;妈妈说,“我看到前面有个人,他穿着衣服,衣服是蓝色的”,一直这样继续下去。

一开始,孩子肯定玩不好,但妈妈可以没压力每天散步就这样进行这个游戏,慢慢地,孩子就能接上了,会接上了自然就感兴趣了。这不仅锻炼的是观察力,也锻炼了孩子的短期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关键的是也锻炼了身体素质和耐力,因为这个游戏,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就可以走一个小时。

以上方法都是在实践中证明有效的,但不一定每个孩子都适用,家长可以参考使用,也可以自己开发出新的游戏方法,适用于自己的宝宝。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