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孩子独自睡觉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来源:网络

科学上讲,宝宝独自睡觉是有好处的,长期与大人同睡并不是很好,假使与大人一个被窝,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染给宝贝,尤其是皮肤病和呼吸系统等疾病;有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还会惊醒宝贝,影响睡眠质量。

孩子独自睡觉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岁之前分床睡眠的好处:

克服心理障碍: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面对常见的恐惧心理(如怕黑、怕怪物、不敢独睡等等),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依赖他人等良好品质,并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分床睡眠,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也更有保障。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分床睡眠可使孩子逐渐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并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对其他的行为规范也更易接受。

婴儿期

具备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宝宝出生前,就布置好色彩斑斓的婴儿房,从一降生就培养宝宝单独睡的习惯。刚出生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习惯,所以习惯的培养比较容易。但新爸妈可能会对单独睡的宝宝很不放心、也不忍心,宝宝的单独睡计划也许因这种原因半途而废。所以,想让宝宝单独睡,新爸妈首先要战胜自己。

妈妈技巧:经常让宝宝听到你的声音

安全感是宝宝自己睡的前提。4~6个月的婴儿,已经开始对周围环境有所响应,从这时开始,对父母的离去或独自一人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这时,无论父母在家里的哪一处,都要让宝宝听见你的声音,让他知道你就在附近;对宝宝的情绪反应随时做出响应,只要让宝宝有充分的安全感,他就会乐于单独睡自己的小床。如果妈妈为方便喂奶,并且减轻夜间育儿的麻烦和孩子的恐惧,父母可以先把宝宝的小床放在大人的卧室,观察一段时间,感觉没问题了,再让宝宝睡自己的房间。

低幼期

2~3岁的宝宝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自我意识开始一天天壮大,能够初步地照顾自己,很多事喜欢自己来,做什么事情都很投入、很认真,最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工作”.这恰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最好能让宝宝“独霸”一张床,让宝宝顺利摆脱对父母或者照顾者的依赖。

一般而言,最好在孩子3岁之前与父母分房分床睡眠。因为孩子到3岁左右时已经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心理处于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与父母同床睡觉,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妈妈技巧:给宝宝布置一个他喜欢的“窝”

如果宝宝有单独的房间,最好把房间装点得色彩斑斓、童趣温馨,墙上贴一些宝宝的照片和他喜欢的动画人物。

妈妈更可以在小床及其周围独具匠心,比如把小床布置成小船、军舰、大汽车或胖胖熊等有趣的形状,周围挂上卡通小动物、小玩具、漂亮的贴画等做装饰,再把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摆在床边,告诉他,小动物是他的保护神。必要时可以给宝宝一个能抱着的毛绒玩具,也可以给宝宝讲故事或轻拍宝宝进行诱导睡眠,使宝宝有安全感后能安静入睡。

中幼期

3~5岁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在意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常常会在入睡前黏着爸爸妈妈,还会试图“赖”在爸爸妈妈的大床上,不会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独自去自己的房间和小床。有时甚至需要爸爸妈妈软硬兼施。

妈妈技巧:睡前故事加晚安

和宝宝分床的最初阶段,父母在宝宝睡前多陪他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或读孩子喜欢的书,也可和宝宝一起听配乐童话故事,或放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之后,平静地和宝宝互道晚安,再和宝宝一起向娃娃、玩具、宠物说晚安。这样的仪式,将让宝宝有更多的安全感,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宝宝心情放松,产生想睡觉的感觉。

大幼期

宝宝5~6岁的时候,性格特征已显出端倪,自立和自理的本领都大大增加。顺应他的个性,适时地加以鼓励、引导,宝宝头脑中的独立意识就能发挥出来,做起事来像个小大人,有时候他甚至可以做得比大人还好。这时候父母完全可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宝宝在自己的小房间独自睡了,最起码也该睡自己的小床。如果这时候还不放手,仍让孩子和父母睡,他会很自然地把这种“依赖”看成必然。

妈妈技巧:变换小床位置增加新鲜感

可以带宝宝到已分床睡觉的亲戚朋友家串门,在征得同意后,参观小主人的床,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当着宝宝的面询问小主人跟谁睡,并作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顺便也可以夸夸小床柔软、漂亮。

这时候,孩子会因羡慕觉得“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床”,并希望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也长大了的样子,父母则可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单独睡一张小床。还可尊重宝宝的愿望,不断变换小床的布置,让孩子总是充满新鲜感。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