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请不要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

来源:网络


请不要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

幼儿到了3岁,进入询问“为什么”的敏感期。孩子们基于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理,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习惯把“为什么”挂在嘴边,且没完没了。孩子的穷追不舍,常常令家长无言以对,哭笑不得。

此时,家长的态度如若表现得敷衍或厌烦,会将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和热情推入冰谷,折断孩子思维的翅膀,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认真、耐心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对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犟劲儿,不训斥、不挖苦、不回避。否则,家长的冷言和漠视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投下阴影,且终生挥之不去。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休。记得儿子三岁那年,突然向我发问:

“妈妈,鸡是从哪里来的?”

“母鸡下蛋孵出来的呀。”之后,儿子接着追问:

“那母鸡又是从哪里来的?”

“也是它妈下蛋孵出来的呀。”我的话言刚落,只听得孩子哇的一声哭起来,泣不成声地继续问道:

“那它妈的妈,又是从哪里来的呀?哇......。”

显然,孩子是在为自然界最早出现的一只鸡而困惑,这个物种来自何处?且一定是困扰了许久。对孩子的好奇和发问,我表现得漫不经心,故意敷衍和搪塞,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和失望,故而才哭得那么伤心。世上的第一只鸡究竟来自何方?实则是在争论生命的起源。如今,学术界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都有诸多非议,连哲学界都争论不休的古老课题,我岂能一两句话说得清?

儿子的发问和气恼,对我震动不小。父母教育子女,态度必须坦诚,对孩子的提问,必须且只需认真答复。自己不清楚的问题,要直接坦白地向孩子表示歉意,并与孩子一起去查书,或向他人请教。要真诚地告诉孩子,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有很多疑难课题人类搞不清楚,鼓励孩子长大要攻克这些科学难关。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共同学习和探讨,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使父母与孩子心灵距离缩短,净化了灵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与孩子一起锻炼成长。教育子女,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的历程,父母只有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共同答疑,才能赢得孩子真正的信任和尊重。

回首童年往事,我却没有儿子这么幸运。因家庭变故,小时候我也曾做过两年“留守儿童”,因年幼无知,不会看大人是否闲暇和眉眼高低,依旧像在父母面前一样刨根问底。一次,我的“为什么”激怒了大人,换来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呵斥:

“真讨厌,贫嘴寡舌!你哪来那么多为什么?要想知道,拿镐头来,刨开根儿看看吧!”

一句话,令我终生难忘,就如同一瓢冷水浇了个透心凉,心中的疑虑和兴致顿时烟消云散,心中泛起莫名的惶恐、失落和委屈。大人不回答也就罢了,为何如此凶狠对我?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这里不是我的家,既然不受欢迎,就多干活,少说话,学会看人下菜跌,别问那么多为什么?免得招人嫌、讨人厌。难过了,想家了,就偷偷站在街口的高台上,拼命向着远方呼喊妈妈。小小年纪,因生长环境的突变,家庭爱的缺失,将许多困惑埋藏于心底,久而久之,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直至学生时代,在老师给我的操行评语里,还频频出现“性格孤僻”的字样,直至影响了我后来一生的发展。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来不得半点儿虚假、拔高和浮躁。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必须俯下身来,静心听取孩子的心声,认真回答他们的“为什么”?与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无穷奥妙。在大人眼里,也许就是芝麻大点儿的小事,荒唐、幼稚、可笑,但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无限神往,胜过于天。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那就应该尽到启蒙教师的职责,不要为孩子的“为什么”而烦恼,不要把爱发问的孩子拒之千里之外,而要将其问题视为家庭共同探讨的课题,一起来研究,共同去探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父母科学、虔诚、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会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努力去学习,仔细去观察,潜心去研究。大千世界,奥秘无穷,探索者,需要饱满的求知欲望,需要持久的学习热情。父母的关爱、真诚和耐心,就是维系孩子踏上人生成功之路的原始动力。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