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孩子厌学怎么办?儒家经典找对策

来源:网络


孩子厌学怎么办?儒家经典找对策

寒暑假时间一到,孩子们就有了大量游戏玩耍的时间,一个假期下来,心也飘远了;当然,也有部分家长很是担心孩子假期“玩野”了,开学后跟不上教学进度,狂报辅导班。担心孩子因为长假而厌学的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厌学现象在战国的时候就有了。《学记》里记载:“今之教者,呻其占半,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学记》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者方法的失当。此书罗列当时教育界一些失职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一味让学生朗读,朗读的课程往往占了教学一半以上的时间,“呻其占半”;讲解的时候又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管一味地灌输,啰啰嗦嗦,尽是老师的一言堂,“多其讯言”。

尤其有意思的是,《学记》还讲到了一些老师只管赶教学进度,三五两下将课程一股脑儿讲完,也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教书的赶速度,读书的哪里能心安?

教学者只管自己一条路跑到底,不顾学生感受如何,自然也就和被教育者隔膜开来,彼此没有互动沟通,根本谈不上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使人不由其诚”,诚者,心也。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完全不了解,当然也就没法因材施教了,“教人不尽其材”。

《学记》认为这种生硬的教育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教与学的恶性循环,教育的措施悖论,得到的结果也违背本意,“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佛即拂,违背的意思。

那么,有什么法子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呢?

第一,“豫”,即预备,“禁于未发”,趁着学生的厌学情绪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及时干预。

第二,“时”,就是抓住时机,抓住契机,及时介入,适时引导,将学生引入最佳境界。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点,例如学生求知欲最强的时候,学习兴趣最浓厚的时候,捕捉到这些点,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第三,“孙”,“顺”的意思,顺着教育程序,顺着学生的年龄发育特征,循序渐进,渐入佳境,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凌节而施之”,所谓节,就是指学生的年龄、智商、教育程度等,这个“凌节”用得很形象,按照现在的理解,是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冒进地实施教育措施,如同凌驾其上,践踏其上,好好一株秧苗,被粗暴的教学给毁了。

第四,“摩”,就是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切磋,这是将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中。

如果违背这四项教育原则,就会带来消极的教学后果。没有及时防治,在厌学情绪明显的时候再去介入,就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现象,“则扞格而不胜”,扞格者,即抵触情绪。如果错过最佳时机去实施教育,就费力不讨好了,“则勤苦而难成”。不按照科学程序施教,就会杂乱无章,导致学业不修。如果不提倡学生间互动切磋,就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