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如何面对孩子带来的尴尬状况

来源:网络


如何面对孩子带来的尴尬状况

尴尬场面1

“宝贝,咱们回家吧,好吗?”玩得正酣的孩子的回答通常是:“不,不好。”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来硬的,直接把他带离现场,不然估计回应你的就是满地打滚和尖叫声了。

调整方法:删掉“好吗”

我们提倡尊重孩子,于是“好吗”这句能使每个家庭成员都感觉到被尊重的词,便成了许多妈妈的常用语。但是,当你习惯和孩子说什么话都以“好吗”做结尾的时候,就把自己陷入了与孩子谈判的境地,完全丧失了家长应有的控制权。所以,在某些你该做决定而且必须坚决的时候,要删掉“好吗”。这可以改变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尴尬场面2

“宝贝,我们3点钟要出门。”明明已经告诉了孩子,但是当你准备带他出门的时候,他正痴迷于自己的游戏当中。于是,他坚定地不肯穿外套,并且用双手、双脚顶住门边。

调整方法:以行动替代

与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讨论守时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孩子听不懂你所说的话,他所知道的仅仅是“我在家里玩得正带劲”,看见的是“大人们也在家”。所以,这个时候,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你可以在提前10分钟、5分钟的时候给孩子一些提醒,然后在准备出门的时候果断行动。通常孩子不会有太多异议。

尴尬场面3

孩子嚷嚷着要出去玩,而妈妈正在一大堆家务中打转。于是妈妈没好气地回应道:“你想出去?我还想出去呢。”孩子听了大叫:“噢!噢!可以出去啦。”他听不出来妈妈话里的情绪,只是从字面上认为妈妈已经同意了他的请求,而且妈妈也想出去。之后孩子一直坚持马上出门。

调整方法:正确回应

如何正确地回应两三岁孩子的要求是很重要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回应的方式本身就是权威感的树立。年龄小的孩子视“半个小时后我们再出去”这样的话为无效,因为他完全没有时间观念。那么你可以明确地回应孩子:“现在我们不能去外面”,“等我把晚饭准备好,我们就可以出去玩了”。

尴尬场面4

碰上小朋友聚会,孩子们都会玩疯了,根本不想离开。让他走的时候她会问:“其他小朋友都没走,为什么非要我走?”妈妈会说:“我们住得远,要早点走,不然堵车。”孩子会接着说:“我不怕远,我不怕堵车。”如果妈妈说:“我要回家做饭。”孩子就会接:“我就要在这儿玩,我不吃饭。”如果此时强行把孩子带走,想想吧,你在其他孩子和家长心目中是一个多么专制、不讲理的妈妈!

调整方法:去掉个人因素

在这样争论中,妈妈很少能获胜。因为你和孩子的逻辑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制定规则是简单有效的办法。到时候妈妈就可以告诉孩子:“我们要在8点钟上床睡觉。这是规定,不能改变。”孩子就很可能会安静地和妈妈一起离开。这种方法把争论中的个人因素删除了,只是就事论事,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尴尬场面5

小孩子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大哭和发脾气,还爱在爸爸妈妈接电话时抢手机,抢不过来的时候甚至还会对爸妈动手。这让爸妈既着急又生气。

调整方法:增加关注

很多心理学实验证明:在父母关注的情况下,孩子会更倾向于有好的表现。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关注也有着强大的效应,会让孩子的行为不断地得到优化。孩子的无理取闹有时候只是为了让爸妈停下手中的事和自己呆一会儿而已。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让孩子在合理的界限内发展,以一种互相尊重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才会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延缓满足的能力和形成自律的习惯,而这些正是孩子未来获得成功的重要品质。而且妈妈们也应该知道,孩子的视角是与成人不同的,很多在我们看来不能被允许的事情,在孩子眼中都是合理的。所以大人们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的问题,那样我们能更容易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