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多让孩子和同伴一起玩耍

来源:网络

孩子与同伴在一起玩耍对于孩子的人格塑造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孩子的游戏方式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社会性游戏,也就是与其他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随着孩子长大而增多。两三岁的孩子,还不会真正与同伴在一起玩耍,有时他们在一旁心不在焉地旁观,有时一心一意地观察别人的游戏,提问或提建议但不参与。

他们常常坐在一起各玩各的,偶尔交换个玩具,但并不互相影响。渐渐地孩子会一边玩一边跟同伴谈论自己的游戏,互相借玩具,互相模仿,管管别人的闲事,告诉别人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在一起的孩子虽然玩的方式不完全一样,但大体是相同的。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玩耍,对游戏没有共同的目标和分工。孩子们对互相为伴比对游戏本身更感兴趣。再大一些的孩子,则开始了有目的、有组织的游戏。孩子们在一起做一样东西(如搭房子)、玩一个正式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或玩戏剧性的游戏(办家家)。孩子们分工合作,各有各的角色,互相补充,一般总有一两个孩子带头指挥和控制游戏。

孩子与同伴在一起玩耍,即便是互不搭理,他们也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受与同伴相处的快乐。随着交流与互动的加入,孩子从集体游戏中不仅受别人的影响,还学会影响别人,并能学到遵守规则、互相合作、换位思考、解决矛盾。在与同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能相互启发,产生更大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因此,对独生子女来说,家长更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同伴一起玩耍。

未上幼儿园的独生子女尤其缺少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怕麻烦的家长或保姆有时不愿带孩子出门,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也使邻里关系不那么亲密,同住一栋楼里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常在一起玩儿。这就需要家长打破坚冰,为孩子开拓一个朋友圈子。闲暇时,常带孩子在住宅小区的花园、绿地溜溜,环境好的地方总是孩子聚集的地方。孩子对自己的同类有天然的好感,常常指着别人的鼻子说“宝宝”,自己就迎了上去。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家长则可在一边互相交流,建立友谊,这样一来二往,就能得到一些常见面的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有个相对固定的伙伴圈子有助于他们大胆与人交往。同事、朋友如有年龄相近的孩子也可以经常联络,带孩子出去玩时互相招呼一声,也可以给孩子增加不少与同伴一起玩耍的时间。

当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时,家长可以撤退,进行远距离监控,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干涉孩子的游戏,即使出现矛盾,也让孩子们自己解决,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利。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