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宝宝犯错 父母可别将错就错

来源:网络

宝宝是父母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所以父母们无不希望他能不断地为自己“挣脸面”。可是当小宝宝在幼儿园让你“丢面子”的时候,作为父母,你又会表现出哪种态度呢?

例1:忽略

幼儿园下课的时间快要到了,月月老远就看见前来接他回家的爸爸往教室方向走来,快到门口的时候,月月大声叫了一声:“爸爸——”同时把门口的一只垃圾袋当做皮球向爸爸踢去,但是垃圾袋口没有扎紧,结果垃圾散落出来,旁边有几个小朋友就踢起垃圾来。

正好老师走出来,发现地面一片狼藉:“这是谁干的?垃圾怎么到处都是?”小朋友就互相“指认”起来,你告发我,我告发你,也揪不出真正的“肇事者”。

月月爸爸亲眼所见儿子所造的“事端”,但这时已经乱成一团,他像没看见任何事情一样,拉着月月说:“跟老师说再见,咱们回家了。”

分析:月月爸爸的心理活动是,儿子也不知道垃圾袋没有系紧,再说后来其他孩子也参与制造混乱局面了,凭什么要单独拎出我的孩子受教育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例2:掩盖

放学的时候天色还很亮,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玩耍。岁岁玩着玩着就开始拆起一把小椅子,拆掉的一条腿被他随手扔到路边上,妈咪一直在旁边陪着。这时老师发现了椅子腿儿,说:“岁岁,这玩具是你拆的吗?幼儿园的玩具能拆吗?拆坏了,小朋友就不能玩了。”岁岁正要点头承认,妈咪马上说:“岁岁,这是你拆的吗?妈咪怎么没看见!”岁岁看一眼妈咪,又看一眼老师,慢慢地摇着头。老师接着教育孩子:“岁岁,做错了事情没有关系,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妈咪则接上话:“岁岁,别害怕,你跟老师说这不是你拆的。”有妈咪撑腰,岁岁说话有胆量了:“不是我拆的!”

分析:岁岁妈妈认为,有证据才能有发言权,老师没亲眼看见,就是不承认,这样既省得宝宝挨批,也省得让人觉得我连“爱护公共财物”的简单道理都不懂。干脆来个“不认账”!

例3:回避

在一次父母开放日,金金在小椅子上坐不住,妈咪却没有及时制止,不一会儿,把旁边的一个小女孩儿惹哭了,老师发现了,走过来正要教育金金,妈咪却对老师说:“你忙你的吧,我来说说孩子。”但是她只把金金换个位置,并没有说服教育孩子。

分析:金金妈妈就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担心老师批评孩子,孩子受不了,不愿意让孩子承受责任和压力,于是给孩子撑了一个大大的遮阳伞以躲避雨水,躲一阵儿是一阵儿!

例4:训斥

恬恬上幼儿园已经半年了,一直表现很不错。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中午在幼儿园睡觉的时候总是尿床。这天晚上,奶奶去接她,老师轻声地告诉她:“恬恬中午尿床了,裤子已经换下来洗干净了,现在还没有干,拿回家再晾晾吧。”奶奶一听,嗓门就大了:“这孩子怎么了?在家里从来都不尿床!以后中午你就别让她睡觉了。”老师说:“那怎么行呢?别的孩子都睡了,让她一个人坐着多孤单呀?”这时奶奶牵过来恬恬对老师说:“以后中午不要睡觉了,你自己玩!”

老师劝奶奶:“您让孩子放心地睡吧,我们会经常叫她的,别这样对孩子说话!”从这以后,不管老师怎么安慰恬恬,她都不再睡午觉,她静静地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就是不闭眼睛,二十分钟左右就要上一次厕所,其实也没太多的尿。尿床现象确实消失了,但是恬恬也得了不敢在幼儿园睡午觉的“心病”。

分析:孩子有什么问题,恬恬的奶奶确实不像很多父母爱“护短”,并且毫不留情地“揭短”,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尽到责任、有要求了,有什么问题可不能怪父母教育没到位,结果,不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以上情形都是发生在幼儿园人多拥挤的时候,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公共形象”优异,但孩子毕竟单纯幼稚,他不会做样子给别人看,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让父母觉得自己脸上被“抹黑”了。出于心理防御本能,有的父母采取忽略、掩盖、回避等“护短”策略,有的父母采取类似训斥的“揭短”策略,现在大部分父母爱子心切,“护短”比较多,但是“揭短”也不少见。不管护短还是揭短,都是父母为挽救孩子或大人的面子而采取的一些下策,不属于正确的教育方式。

挽回“脸面”的4个策略

以上4个情景一摆出来,是非对错一目了然,但是重复发生的几率仍然很高。将心比心,“护短”的父母有一个合情的心理:孩子在众人面前出了错,现在要遭到公开批评,多伤自尊!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受到这种打击呢?“揭短”的父母心理则是:孩子出了错误,并不是我教子无方或者缺乏管教,恰恰相反,你看我的教育方式是很严格的。

但合情的未必合理。因此,以上办法并不能真正“挽救面子”,旁观者一眼就能看其中的是非对错,即使当时面子上过去了,但是如果教育跟不上,孩子以后还会出现问题,那时脸面可就“丢”大了。

当然,幼儿问题行为是由于他年幼无知造成的,他们身心发育很稚嫩,特别需要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那么,父母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既能挽回“面子”,又能教育孩子呢?

策略一:背后教子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目的是维护家庭形象,内部矛盾自己消化。孩子出现问题被众多父母当做“家丑”的一种,不愿意向外人公开,这倒是维护孩子形象的一个保守策略,但是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能回避。例1中的爸爸当众“供出”自己的孩子,月月肯定不服气,因为别的孩子也参与了,他的面子确实不好受。但是垃圾袋不能当做皮球踢,这一点是肯定的,爸爸回家后要跟孩子说明白。如果对此事只字未提,就是放任孩子的错误了,孩子所需要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就错过了。可见,当面“蒙混过关”后,背后教子不可少。

策略二:现场补救

有教育智慧的父母总是可以想出巧妙的办法既不“丢脸面”,又教育了孩子。例2中的岁岁可能在家里就比较喜欢拆装玩具,妈咪也支持孩子的这种探索行为,这会儿岁岁妈妈却忽略了公共财物不能当做自己家里的玩具随便拆装。当老师发现后,妈咪可以灵机一动:“岁岁,跟老师说,你还要把它装好,行吗?”但是岁岁妈生硬地矢口否认事实,还逼着孩子说谎,这必定会给孩子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且父母给老师留下的印象更是欠佳。

策略三:配合教师

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上,家园共育非常重要。如果老师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孩子特别容易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作风。月月、岁岁和金金的父母教育方式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只要老师的教育是对的,父母就不应该“护短”,即使孩子被老师批评哭了,父母可以劝慰孩子:“以后宝贝不这样做了,老师和妈咪都相信你。”另外,孩子有什么小毛病,父母一般都比较清楚,尤其是在公共场所,父母更是要“留一手”,善于控制局面,避免孩子制造麻烦。例3中的妈咪如果早点制止孩子,可能那档子事也许就不会发生。

策略四:维护自尊

当孩子不知错、不认错的时候,父母就应进行批评教育,如前三例;当孩子已经知错、认错的时候,父母需要维护宝贝的自尊,如最后一例。孩子尿床可能是白天喝水比较多,然后又玩累了,也可能一时贪玩忘记睡前撒尿,老师和父母应该不断提醒孩子按时尿尿、学会照顾自己。恬恬的奶奶虽然“铁面无私”,但是言词过于激烈,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结果导致恬恬患上了不睡午觉的“心病”,以此挽回的“脸面”代价真是太大了!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