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3步骤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来源:网络

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渴望,但是家长们可曾想过,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前,必须为孩子培养哪些能力,才能让他轻松学习,并且越学越有心得,愈发地兴趣盎然呢?

其实答案就在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喔!

在孩子入学以前,最需要学习的技巧就是阅读。对阅读是否有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好坏,将对孩子将来的学习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让孩子拥有强大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则是锻炼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您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筹莫展,那么可以借鉴如下3大步骤。

步骤1 阅读前的准备训练

对幼儿而言,文字并不是能够很快理解的东西,所以家长要先通过感官与孩子做一些互动。

朗读重复的语句

当宝宝听熟了诗歌童谣之后,家长就可以尝试朗读简单的中外民间故事给孩子听。请注意,一定要挑选能让孩子理解的、简单的故事,比如《三只小猪》或《龟兔赛跑》等。因为这些简单的故事通常都会有一些重复的语句、剧情或是观念,不但能让孩子理解,而且会觉得有趣。如果家长总以自己的观点来选故事,则可能让孩子无法理解,进而觉得故事乏味而失去兴趣。

重要的语句加重音

在朗读时,家长可以随着剧情的变化来调整音调和表情,这样更能带领孩子融入故事情节。例如念《白雪公主》的故事时,念到后母最常说的“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时,家长便可以用不同的音调或速度读这个句子,以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们熟悉这个句型。

朗读有韵律的童谣

有韵律的诗歌或童谣是最适合朗读的!当家长抑扬顿挫的朗读呈现出一种音律感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就跟着节拍随着父母朗读。重复念过几次之后,说不定家长还没念完,孩子就已经把最后的内容给读出来了。

强化回忆刺激专注力

如果一个故事已经念过好几次,那么家长不妨在开始处停顿一下,让孩子说出关键字词,这样有助于回忆内容,接着还可以让孩子说出重要的对话、句子。让3~6岁的孩子重复进行此项练习,将能够有效提升孩子阅读时的专注力。

故意念错让孩子纠正

在孩子熟悉的地方故意犯错,让孩子有机会纠正家长,也会增加他对阅读的信心。如果孩子没有听出朗读中的错误,那么家长也可以用有趣的方式进行自我纠正,目的在于让孩子明白,在阅读中犯了错或是认错字并没有关系。

在精采处巧妙结束

就像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一样,宰相的女儿为了保命,在为国王讲故事的时候,总会故意在最精采的段落停下来,留到第二天晚上再说。所以,家长也可以应用这种模式为孩子讲述故事,让孩子对故事充满期待,第二天晚上就会主动拿着书来要求父母说故事。

预告下次的诱人片段

连续剧或电影都会有精彩的片段预告,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在讲完一个故事之后,预告明天要讲的精彩片段,相信孩子也会对那个故事充满期待的。

重复念同样的故事

当家长第一次念某个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就像把孩子带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故事让他认识新奇的人物,也让他听到与平常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只有重复地念故事给孩子听,才能让孩子很快分辨出好心的公主或坏心的巫婆有什么不同。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为将来的独立阅读奠定基础。

善用图画书和有声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故事说得不好,或是朗读时声音没有变化,吸引不了孩子,这时候就可以利用有声CD或是图画书,让孩子融入故事情节中。不过孩子的定性不够,可能有时听得很开心,有时又会被玩具吸引而分心,因此家长最好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听,让孩子以最自然的方式去接触。

鼓励孩子讲故事

当孩子将故事听得很熟的时候,他就会有自己讲故事的愿望。让孩子自己讲故事,等于让他自己重新组织与整理故事内容,孩子的感受将会更深刻。不过,家长千万不要急着让孩子讲整个故事,刚开始可以先让孩子接结尾,如果孩子记得不太清楚,父母也不要着急纠正,等下一次再说一遍故事,让孩子有清晰的观念,以免产生挫折感。

步骤2 让孩子明白文字的意义

“3岁之内的孩子连话都说不清楚,又怎么可能看得懂文字呢?” 家长可能会觉得教孩子阅读是一件很难的事。其实,教孩子阅读和教孩子说话是一样的道理。当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多是先看到了某种事物,然后再教导他事物的名称,如此反复多次之后,孩子就记得了事物的名字。教孩子阅读也是一样的方法,只是必须强调字形而非字音。

利用广告文字教孩子

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不难找到印得又大又吸引孩子的广告文字,建议家长指着这些字,大声念给孩子听。刚开始无须强迫孩子跟着念,因为在一再重复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无意地模仿你的声音。

强调对孩子而言重要的字

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开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培养注意力,让孩子注意对他而言有特殊意义的文字,例如孩子的名字、爸爸、妈妈、最喜欢的玩具名称等。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文字刺激孩子对于字形的注意力,然后再逐渐帮孩子将所听到的语音和看到的字形做连结。

善用文字标示法

用标示法来鼓励孩子,这在欧美已经实行多年了,值得借鉴一下。家长不妨在家里准确好标签纸,在属于孩子的东西上标好文字,例如在玩具箱上写“宝宝的玩具”,或是在幼儿使用的碗上标明“贝贝的碗”等字样,这会让幼儿确切地感觉到那个东西是属于他的,并对标注的文字产生兴趣,进而大大吸引孩子对文字的注意力。

鼓励孩子读出所认识的字

当孩子已经认识一些字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一面看着字,一面读出声音,这样就能够把口说和书写的印象连结在一起。重复是加强孩子记忆的最好方法,但是最好别流于机械式的练习,可以用游戏来活跃气氛。

给孩子写纸条

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更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也许刚开始孩子认识的字还不多,家长可以先写一些很简单的语句,甚至可以配合用注音或插图,如“妈妈爱你”等。只要家长常常念这些句子,孩子便可以记住句子所代表的美好意义。

将文字图解

汉字中有不少象形字,家长可以利用图解来帮助孩子将文字形式与事物本质连结起来。例如“日”由太阳的圆形转变而来,所以在介绍这个字之前,可以先画一个太阳的图形,然后简化、转变为“日”字,这样不但能让孩子明白字义的由来,也可增添孩子的学习兴趣。

随时把握教育机会

要让孩子了解文字的意义和用途,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提醒、随时教育。在带孩子外出时,看到路边的文字就可以向幼儿说明。如果孩子能主动读出文字给父母听,那么父母一定要很高兴地加以鼓励,因为孩子已经注意到了文字的存在,并对文字产生了初步的兴趣。

步骤3 让孩子对书有感觉

用书本做装饰

如果您喜欢在家里摆放洋酒或其他收藏品作为装饰,那么不妨将酒柜改成书橱。这样不但能让家里有点书香气息,而且孩子也能够轻易看到书、摸到书,自然就会对书产生亲切感。

让孩子感受到书的宝贵

在阅读完书籍、杂志之后,请不要胡乱摆放。家长自身应该养成对书本与文字的珍爱,树立爱书人的形象,这样孩子自然就有一个可以学习的好榜样。

向孩子介绍你的藏书

在整理藏书的时候,家长可以请孩子一起帮忙,随口聊聊这些书是从哪里来的、内容是什么等,这样如数家珍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就会感受到家长爱书、惜书的心情。

亲子共读

近来很流行亲子共读,家长常常希望孩子爱读书,但是自己一天又有多少时间在读书呢?所以亲子共读有助于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现在很多图书隐含的意义都很深远,如果能陪孩子一起共读,家长也可以触发心里的一些感受,并与孩子交换想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沟通。即使家长和孩子看不一样的书也可以,至少仍然让孩子有好的榜样可以模仿。如果亲子一起看同一本书,那么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就渐渐从一个陪伴者到一个引导者,最后转变成一个分享者。

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如果每天在睡觉前都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那就再好不过啦。因为睡觉前比较容易定下心,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而且也可以利用故事减轻孩子抗拒睡觉的心理。此外,阅读的环境要温馨、轻松,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天中最值得期盼的事情。

把书当礼物送给孩子

以书来代替玩具作为礼物,既有意义又实用。当家长把孩子喜欢的书送给孩子时,无异于给了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

让孩子参加读书活动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比如书店的促销活动、书展等。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读书息息相关,一方面也鼓励孩子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教孩子修补图书

当孩子年龄稍大一点时(如5岁),就可以教导孩子如何保持书的“身体健康”,比如帮孩子利用一些胶带或简单工具,将书本破损的地方修补好,或者给书本包上书套保持干净,培养孩子对书本的重视感。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