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6招培养独立自主好习惯

来源:网络

最近大家发现,晓欢不那么听话了。什么都要自己来,而且大人越不让干的,他越要干。不但如此,晓欢还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爸妈说那个东西危险不要碰,晓欢非要伸手不行。说不听、拦不住,直闹到被打屁股了哇哇地哭。还比如,和姥姥从外面回来,晓欢却还要在下面玩,说什么也不肯上楼。常常是弄得妈妈打、姥姥闹。这孩子是怎么了?

为何孩子开始“闹独立”

其实,晓欢的表现,不过是闹独立的表现。

孩子在一岁左右,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由此萌芽。两岁以后,孩子开始学习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初步发展。慢慢地我们会看到,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活动能力不断增长,知识经验不断增多,就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总想独立的做事情,虽然能力不够也总想自己动手自己干,比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处去。

我们要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一来,作为一种人格特征,独立性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怎样说都不过分,可以说是一个人终生发展的心理原动力。离开了独立性,其他一切心理品质的作用都会大打折扣。二来,虽然独立性的发展,离不开生命的天性,离不开身心的自然成熟,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人的独立性发展水平,并非完全与生俱来的,并非完全自然形成的,关键的决定因素好是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家庭的早期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首要场所。所以,我们要抓住独立性的早期发展这个最好时机,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干。对稍大些的孩子,就该引导他多来点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比如,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搞床上铺下的卫生,等等。孩子会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自己干,或许很笨拙,或许很不像样子,但更为重要的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教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面对类似的困难,有的孩子可能就不干了。这时候有的家长就心软了,就包办代替。其实,所谓力所能及,都有一个从困难到不困难的过程。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如果孩子向家长求助了,也要先鼓励孩子自己克服,然后再做适当指导,最终让孩子感觉是自己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

教孩子自己去独立思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要引导孩子独立去做事,还要引导孩子独立去想问题。孩子提出问题,有的家长会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应该鼓励孩子多独立思考。比如,给孩子讲故事,家长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和结尾由孩子自己编。再如,家长还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

但凡没有明显是非对错的事,都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自己决定,从而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话:这由你决定,这由你选择。比如,每天上幼儿园穿什么衣服,就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回家来了做什么游戏,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星期天是跟妈妈去上街还是跟爸爸在家里玩,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一旦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家长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自己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比如自己选择穿了单薄的衣服,就要不怕冷。

给孩子更多的发展自由

在家庭教育上往往跑两个极端,对孩子要么娇宠过度,要么管教过严。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我们说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当然不是“管教过严”,也不是“娇宠过度”,更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从整体的角度,从独立性培养上,不过分期望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去做,为孩子创造各种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给孩子充分的“解放”和“自由”,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

鼓励孩子多参加友伴活动

独立不是孤立。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各种活动中,在与小朋友们的交往中,锻炼了能力,长了本事,独立性才越来越强。所以,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伙伴活动。还要教孩子懂得,遇事自己拿主意当然好,但对伙伴的好生意,也不能随便拒绝,要学会采纳别人的建议。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