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过家家”里玩出来的创造力

来源:网络

学前3~6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玩“过家家”,比如:我假装是医生,你假装是病人,我来给你看病等。这些“过家家”在心理学上叫做“假装游戏”。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发展,才能够玩假装游戏。

“过家家”玩出创造力

4岁的杨杨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这会儿,他右手拿着一把勺子,左手拿着妈妈的真丝围巾,爬在客厅的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向左、向左。”接着,右手中的勺子把转向了左边:“前面是什么?地图、地图!”他把左手中的围巾铺在面前,小小的手指认真地在“地图”上指来划去,仿佛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研究作战计划。突然,杨杨拿起围巾盖在头上:“下雨了,撑伞!”……妈妈看到了,说:“我的宝贝啊,爬在地上会把衣服弄脏,还会着凉的。

哎呀,我的围巾,你不要给我扯坏啊!哪有开坦克爬着开的,哪有坦克的方向盘是和勺子一样的……”杨杨解释说:“我正在开坦克,我右手拿着的是坦克的方向盘,我需要地图看明白前面是什么山。可是突然下雨了……”心理学家如是说:在“过家家”中,孩子可以不按照常理来“出牌”,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杨杨把勺子看作坦克的方向盘,这种突破传统、标新立异恰恰是创造力的核心所在!如果说未来坦克的方向盘会变成和一把勺子一样,也未尝不可能啊!心理学家邓斯克认为,小孩子在游戏中的“假装”会大大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

杨杨假装自己在开坦克,可坦克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在杨杨的头脑中有一个象征的坦克存在;他面前的山以及下雨都是同样的道理,都是杨杨想象出来的,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知道,创造力不只与智力发展水平有关。智力发展水平相同的人,创造力不一定相同。创造力,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乐于探索的精神。孩子这种看来有点“自说自画”的游戏,为他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