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孩子该怎么“宠”才对

来源:网络

查了下字典,说宠,一个意思是爱。第二个意思是纵容。

以前都说中国人宠孩子。不过,最近发生了几件事儿,让我觉得这老外对孩子才是真宠:

一件是看温哥华交响乐团的年度露天音乐会。因为是在公园里举行的、免费,人非常多。结束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半了,我们回家的必经路段禁行,只能从另外一条路上掉头回去才行。车很多,如果我们开到队尾,一样要等很久才能挪动,不到队尾就等于加塞,也不好意思。于是停在路边熄火,等大家都走了再掉头。

过了一会儿,迎面等候的一位开着冰淇淋车的老爷爷,开始和我们打招呼,问我们是不是要掉头。我们说是的。他就示意让我们先走。这时只见他用手做了一个睡觉的动作,意思是,天很晚了,小朋友该早点回去睡觉了。很小的一个动作,感觉真是温暖。

另外一件事情,是我们去维多利亚,需要开车上船。前面有很多车,看到我们车里的孩子,放行的人就把我们放到了另外一条比较短的队伍里,使得我们很快就上了船。

平时带着孩子外出,路上普通的行人,看着孩子都会报以善意的微笑,那眼神,会让你觉得养个孩子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前几天和小宝爬山,下来的时候小宝把矿泉水瓶子当球踢,当时人很少,正好对面过来两个人,结果这瓶子叽里咕噜地就蹦到了人家的脚下。我正为挡住了人家的去路而道歉,却想不到人家弯腰拾起瓶子,面带笑容地送还给小宝,还不停地夸他。

更深的感受是暑假带大宝参加的一系列活动。

先说这博物馆,以前在中国对博物馆的感觉是很冰冷,大而全,藏品贡品,都是些极有价值的才能被放进去,高高在上的感觉。而看的时候只能远远的或者时隔着玻璃瞅两眼。

但是,加拿大的博物馆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发现,这加拿大的博物馆真叫多。随便一个什么主题,比如矿业的,邮政的、铁路、航空的都可以做成一个博物馆。而且,博物馆里除了极少数东西,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动手的。更令我惊讶的是,每个博物馆里都设计了非常多的对孩子适用的场景,包括一些玩具。孩子们在博物馆里,绝对不是只动动眼睛,动手,是必须的。我甚至感觉,这博物馆怎么好象设计的就主要是为孩子们开放的呢,完全是孩子的视角去确定摆放的位置。

除了博物馆,还有一些机构,也都承担起了孩子们实践基地的作用。前几天,我们去了一个钓鱼协会,那里面的布置整个就是一个针对儿童的展厅,孩子们顺着设计的图解,一步一步走进去,弄明白了很多知识。当然,玩具照样多多,不管多大的孩子总能找到自己的那一片区域。就比如,大宝忙着顺着路线看说明,小宝自然不感兴趣,就忙着玩拼图和玩具。

此外,还去了一个养蜂的基地,一个急救中心。这些地方,都是以孩子为主,让孩子对这些领域有眼见为实的体验。

昨天又去了温哥华最好的大学UBC校园里的一个地质学的CENTER,原本是一个大学的研究机构,但是被做成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向小孩子们开放。并且,作了很多的宣传册,介绍这个专业是怎么回事,还有很多的知识普及。

昨天,我带孩子们去动物园,结果看到好几个夏令营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们被动物园的工作人员领着,或是讲解,或是和动物亲密接触,看着大人们拉着孩子们的小手,那大大小小的背影,又让我感动了一把。

在国内,我们总说孩子们生活在象牙塔里,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所以选择职业的时候很多都是看哪个挣钱多哪个有地位,根本不知道这个行业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如果,像加拿大这样,各个行业都能够对孩子们开放,孩子们从小就会有些直观的印象,这对于成就孩子们的理想该有多大的好处啊。

除了这些,我又想起了加拿大每隔一两周就有的一个什么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支上棚子,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东西。

甚至国庆日的游行,这么正式的活动,也几乎都是孩子们的天下。看看那些孩子们参加的各种机构,还有为孩子们提供的活动场地,真是不得不服这老外,怎么好象什么事情都是围着孩子转呢。

更让我感动的,是最近几天一个社区小公园里的志愿者。暑假期间,小公园的露天游泳池免费开放,于是每天下午都有这样一个情绪高昂的志愿者,陪着孩子们一起玩耍,任由孩子们折腾。这一点,咱家长都做不到。

要说这社区小公园,我也是非常感慨。想想咱中国的社区配套,弄了很多免费的健身器材,但是都是大人用的,怎么就没人想到这小花朵们呢。尽管有的小区有个滑梯什么的,但是都比较简单,也就是小宝宝玩玩而已。大点的孩子,攀爬以及平衡协调之类的能力训练,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当然了,老外也有不围着孩子转的地方。

我感觉,老外孩子在家里受宠的程度远远不如在外面。在家里,孩子们不但要自己清理自己的房间,还要分担家务,洗碗、吸尘、洗衣、除草,这些活都不少干。

在学校,孩子们中餐都是带简单的食物,很多孩子几乎天天都是三明治。就是小学生,午餐也只有十五分钟,并且基本都是凉着吃,没有任何可以加热的地方(西人基本也不带保温饭盒)。

从幼儿园开始,即使是大冬天,下雪也好下雨也好,孩子们都要去户外活动。而孩子们参加的童子军的组织,不但要吃这些苦,还要去野外生存。孩子们完全自理,自己做饭吃,教官只管自己。就算你饭做糊了,也得吃下去。孩子们还要学习怎样把废物处理掉,以把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孩子们到了一定年龄,学校就要求他们出去做义工,这点可不像咱中国的孩子,想做义工也没地方。大人找个地方给盖个章就完了。也是啊,现在的机构团体哪有给孩子参与的空间呢,孩子们去了也不知道干啥,所以只能是形式主义了。

在这些方面,你还不得不说,这老外还真是不宠孩子。

宠还是不宠?界线在哪里?爱和纵容的区别在哪里?

总说中国的孩子是小皇帝,可是古代对小皇帝也是很严格的,更不用说英国皇室对皇帝的近乎苛刻的饮食起居要求了。

老外的孩子,自己不宠大家宠;中国的孩子,在家是皇帝,出了门就没人疼。甚至同样有孩子的家长,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和对别人孩子的态度还真就不一样。

老外的孩子,自己不侍宠而娇,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同时也想着为团体做贡献。小时候受到大家的关爱,长大以后把爱在传递给更小的孩子;中国的孩子,很多只想着大家为自己服务,很多不能服务于他人,更别提服务于社会。

宠法不同,结果不同。什么时候,这对孩子的宠法也能和国际接轨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