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别让竞争伤了孩子

来源:网络

大人什么都喜欢比较,也喜欢争强好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读书就业的压力,无形之中,我们不知不觉就会把竞争概念传输给孩子:你要当第一,你要做到最好,你要比别人都棒……相信很多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也是这样去塑造孩子的:比一比,赛一赛,然后最棒的孩子得到最多的鼓励。

可是,小小年纪的孩子当真需要竞争来刺激成长吗?真的有必要从小就培养起孩子强烈的竞争意识吗?竞争,究竟是帮了孩子,还是伤了孩子?

从小有竞争意识不好吗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主要取决于大人的希望和教育模式,取决于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环境质量,更取决于孩子的秉性,最终还是要看孩子面对竞争有多高的胜任能力。然而,我觉得中国人向来讲究的中庸之道更有一定的道理,所谓的“和”与“平”,同样适合孩子在竞争环境中的心态素质培养。竞争和压力,都要适度适中,对孩子来讲,就是要适合孩子的接纳力和参与性。

女儿的竞争观念

我平时凡事都爱一比高下,但是结果也并非都见得好,很多时候反而感觉精疲力竭、到头来都是一场空,这一切都被女儿看在眼里,再加上我们给她看的图书都是讲孩子的合作和分享,所以她对竞争的理解很是不屑一顾,这着实让我感到吃惊。

有一天,我让女儿自己脱背心,她不干,并且告诉我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会帮助她,还特别得意地说:“班里的很多孩子都会脱,我不会。”我就问她:“别人都会,你却不会,那是什么感觉呀?”她竟理直气壮地说:“没什么呀,我很高兴,我觉得这样挺好,我也很棒。”

其实,女儿的表现和我所希望的情况完全不符合。她这种儿童的心态,似乎更适合美国的教育体系。可咱们是在中国长大,咱们接受的是中国的教育,我就觉得有必要让她知道第一和落后的差距。借助奥运这个时机,当看到比赛后发奖献鲜花时,我就开始教育她,什么是最棒的,谁是第一名,前三名才有鲜花,你想要鲜花,就要努力,就要……

但是女儿语出惊人:“妈妈,这样我会紧张的,我就没有办法好好工作啦。”“工作”是蒙特梭利教育模式的概念,把孩子的活动游戏统称为工作,蒙特梭利似乎不喜欢游戏这个概念。

还别说,女儿的这一席话,基本概括了竞争的不利后果。我不知道是她看奥运会时听到运动员“紧张”这个词汇太多了,还是我平日给了她太多的压力。于是,我就开始反省和自责,干脆不再鼓吹什么第一什么名次。就像奥运的真谛是享受比赛一样,孩子也应该从小享受童年,享受每个活动,让乐趣成为他们成长的最大动力。就算女儿当不了什么第一或是前几,只要她能做好自己、她觉得快乐,今后进入社会能让我们放心,这就足够了。

输一次并非输了全部

我们要谨防高压下的发挥失常,过多的说教和评判、过多的在意输赢和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无法承受。输了一次,就意味着输了全部吗?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从我们班选拔体态优美的人去市里走花束队,本人当年骨瘦如柴低头哈背,毫无悬念地落选,当时哭得一塌糊涂,觉得真没脸见人了。事隔一年之后,我上了高中,个子跃居前茅,也有了邻家女孩的可爱,当年超过我的人又被我甩在后面,本人还站在了队伍的第一排。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谁都不能、也不该瞧不起谁。

让孩子自己主导竞争

假如你周围的家长给孩子报了这样那样的兴趣班,你也跟着来,姑且先不说累吧,孩子会喜欢吗?我特别喜欢游泳,觉得教女儿肯定没有问题,可至今我都没带她进过游泳池,因为她明确地表示自己不喜欢游泳。于是我就想,再对女儿讲什么竞争故事都没用,她就是不喜欢,我必须得等她对水发生了兴趣才行。

因此,竞争什么、怎么竞争,应该以孩子为中心,根据孩子的能力而定,让他们自己去主导。现在孩子还小,尽可能让他们自信地体验自己的感觉。还是那句话,适当中度的竞争刺激是有利的,

能够觉得自己棒的孩子,是值得我们给予掌声的。只要孩子在自己的舞台上能够体会、信任、控制自己的力量,他们就是强大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