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不能对孩子脱口而出的话

来源:网络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有时,我们倾吐爱意,却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式。在以下的案例中,类似的话语,很多妈妈常常脱口而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困扰和伤害。

案例一:

假如有天宝宝问你:“妈妈,为什么树叶都掉下来了呀?”

不适当的说法:

千万不要回答:“别管了,那和你没有什么关系,做好你的作业就行了!”

这样的回答也很蹩脚:“我不知道!”“我很忙,有空再说。”“你这孩子太麻烦了!真不让人省心!”

正确的说法:

你可以回答:“因为树木在春天会萌发新的树叶芽,大树叶长大了就离开树妈妈……”

也可以回答:“你看树叶像不像北风和冬天的名片呀,树叶落下了,冬天就快要到来了哦……”

甚至可以回答:“妈妈也好想知道为什么呀,咱们一起去查一查书好不好?”

小结:

妈妈必须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与敏感,鼓励孩子探索的心理,面对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一定要专业科学,但可以如诗如画,最好是用一种让孩子自己也要思考的回答方式来答。

案例二:

在逛商店,当宝宝看到有趣的物品,忍不住拿起来玩耍,妈妈要告戒他,培养孩子的自律感,这时,应该怎么说呢?

不适当的说法:

不要说:“哎呀你把这个搞坏了,爸爸妈妈要赔钱的!你没有钱赔,就要把你关起来!”小心不把玩具和器具弄坏,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家具、不造成浪费,而不是因为害怕有人看见要赔偿。

类似的话语还有“别采花,否则会把警察给招来的!“这么说等于告诉他,警察不在公园的时候,就可以摘花。

正确的说法:

可以这样说:“看,宝宝知道这个不是玩具,从这个方向去掰它很容易断,如果弄断了,不仅难看,而且很容易把宝宝的手弄伤。”

小结:

道德感的本质根源在于儿童天生的秩序感,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感,纪律是自觉自发建立起来的,长大后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养成自觉遵守各项公共规则的习惯。

案例三:

有时候,家长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总是以物质奖励来哄说孩子。例如:

不适当的说法:

“如果你吃完这口饭,就给你买冰激凌。”

“如果你帮奶奶拖地,就给你五块钱!”

“若你考试得了100 分,我就奖励你100 块!”

小结:

给孩子爱,而不是物质的依赖。研究表明,越获得充足爱的孩子,对物质的依赖越不明显。真爱不需要任何条件——宝宝成长也不需要。可以把奖励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获得——但不是许诺用金钱换来孩子乖、 听话、 勤劳 等等优秀品质。

案例四:当孩子不听话时,为了让孩子听话,这时,常常见到很多家长会这样说。

不适当的说法:

“我要丢掉你了,让狼来把你叼走!”

“你再不老实,护士就来给你打针了。”

“你再哭,保安叔叔就来抓你了。”

“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小结:

家长要维护孩子的幸福感。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两个幸福感,首要幸福感和次要幸福感。首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对自己的爱的完全确认,坚信有人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建立了首要幸福感,孩子就不需要随时在父母身边才能感觉到爱,开始走向独立。次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的快乐:游戏、学习、新获得一项技能、得到新玩具、得到一件新衣服等等。吓唬孩子,导致他害怕,影响独立性的形成——只是为了他更“乖”、更“听话”,更易于受你控制,这样做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