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宝宝早教到底教什么?

来源:网络

早教到底教什么?现在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早教,各种早教班也非常火爆异常,有各种理由吸引父母为孩子的早教支付不菲的金钱。教育?启智?还是其他?对孩子的早教,家长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真正的早教立足点事怎样的?这是本期讨论的话题。

早教,早教……

早期幼儿教育的时间范围是出生到8岁这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幼儿的大脑发育处于黄金时期,所接受的教育经历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

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证实,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其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为他的一生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早教?

生活中时时刻刻发生的,你给孩子提供的任何刺激、经验和支持都是早教。

早教应该让孩子感知、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

早教=提前的教育?

5个月会爬和8个月会爬,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因为在8个月大家都回了,3岁识字和7岁识字也不能带来根本的差别。

“万物皆有时”

早教=开发智力?

提前给孩子的脑袋里塞进很多所谓的“知识”,不仅会导致孩子心理上严重消化不良,而且会阻碍他们真正的智力开发。

我们成年人对待孩子一定要慎而又慎,不要提前透支孩子的大脑,不要自以为是地开发。

早教=学习技能?

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是短暂的结果,其他孩子即使没有提前学习,但他只要有一个好的基础,赶上你是非常快和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要不要上早教班?

早教机构既不是教育者,也不能替代父母完成早教的责任

即使你投入了金钱,方法不对,这个效应可能很快就洗白了,就没有意义了

面对早教,父母要持有怎样的心态?

父母是早教最重要的实施者

早教没那么复杂,就存在你跟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孩子的早期教育差别在哪儿呢?愉悦的心理、丰富的情感、信任的态度和对这个世界缤纷多彩的感受——这些才是早教的核心,也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没有捷径,也不可能委托别人来完成。”

“为什么早教班异常红火。他迎合的一部分的父母,其实你就是在逃避,就是在偷懒,就是在躲清闲。对孩子来说最专业的早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你可能会犯错误,但也没有关系,你和孩子再共同成长。”

“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充满美好的事物——故事、运动、艺术、音乐、动物、植物、大自然,等等,让他们充分享受生活的美。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从而他能够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从容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早教到底教什么?

一切发展的核心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采访嘉宾:陶沙

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一个6个月宝宝的妈妈。多年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曾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励。

早教是什么?

宝宝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其实父母已经在进行某种形式的早教了。广义的早教,包括父母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的任何刺激、经验和支持。这些实际上是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发生着的:无论你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有心栽花是早教,无心载柳也是早教。

对新生命来说,他们面对的是全新的世界。我的宝宝已经经历了第一个春天、第一个夏天,马上要迎来第一个秋天、冬天。前两天给她加辅食,她很喜欢,这个味道是他以前没有品尝过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有早教的元素在里面,这就是广义的早教。

还有一种狭义的早教,是指有特定目标的、特定目的的,设计了特定方式的活动。家长在早教班里进行的活动,就可以说是这种早教的理解。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早教最重要的实施者,一定是父母。

早教=提前的教育?

早教的“早”完全不是“提早”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早期”。“早期”就是针对0~3岁这个年龄阶段。这是孩子一切发育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教育称为早期教育,简称早教。

早期教育要给孩子提供什么?

早期发展特别重要的要素,首先是感知的发展,第二是动作的发展,第三是语言的发展,第四是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这是将来孩子发展任何技能的基础。

其实在育儿的生活环节中,这四个活动都可能在开展。比如换尿布,你会接触到宝宝的皮肤,干的、湿的,他会有不同的感知;也有很多动作交往,你会把它的腿抬起来,他会翻来翻去干扰你;还有语言,换尿布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不停地说,“宝贝,我们来换尿布了”;社会情绪活动也一样存在,你们在互动,你在安抚孩子……所以即使在一个简单的生活活动中,都实践着我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是我们身边最近的教育。

早期教育=技能学习?

我们说早期的感知、动作、语言、社会性情绪发展特别重要,但这些并不等同于技能的学习。举例来说:颜色是一种感知,了解颜色的不同,知道这个世界的缤纷多彩,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但颜色命名,就是孩子能够准确说出红色、黄色,不是早期最重要的;语言是很重要的,但识字在早期是不重要的;感受诗歌的韵律很重要,但背诗本身在早期不重要……如果过于强调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这是用手段替代目的,舍本逐末。

早期教育是为孩子整个人生打基础。这就好像建房子打地基,地基不好,很难盖高楼。但地基是埋在地下,是看不到的。父母必须放弃表面的量化的比较,而要认真思考对孩子一生有帮助的基础是怎样的,这一点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的作用。

给孩子打个坚实的基础,父母必须学习

你得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知道在这个年龄段孩子需要什么,在拥有基本的知识和观念之后,再做出你的选择。你可以自己跟孩子活动,你也可以在此之外,请别人来帮助你。这些都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必须自己有一定的知识,有自己的判断,要不然就会被各种信息牵着走,甚至迷失在各种广告、各种似是而非的传说中。

早教的目的

早教的目的其实就是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丰富的经验,这个经验包括了感知的经验、认知的经验、语言的经验,情绪情感等。给予孩子这些经验、体会就是早教的目的。早教一定不能要求立竿见影,也不能要去量化结果。

任何生命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规律。现在我们吃的水果没以前甜,蔬菜也没有什么味道,鱼、肉更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是过多地施肥,或者用生长激素催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早教的目的不应该是简单的技能学习,也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丰富的经验,需要更多的感受,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打好基础才能厚积薄发。

早教机构的可取之处和不足

早教机构的好处有两点:首先,提供了一个同伴互动的场所,因为是一组孩子一起活动,孩子们就有了互动的机会。另一个,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挺累,我有想法但是我的精力有限,那选择适合的早教班,能够在自己的规划下,让宝宝得到一些新鲜的刺激和经验,这是早教机构最可取的地方。

不足之处在于,目前大部分的早教机构都没有把父母当做教育的主体,而更强调自己是教育者的角色,强化的自己作为教育者的功能,这是不正确的。最好的早教应该是给予父母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为什么早教机构会把自己当做教育者

从商业市场开发的角度来说,儿童市场比父母市场的开发更容易。同时,也不排除很多早教机构的从业者,并不懂得父母作为教育者对教育成效的重要意义。

世界上著名的早教方案,绝对不会建立在试图由其他人取代父母来作为教育者的观点之上。最好的教学方案的主体参与对象一定是父母。只有父母的参与了解,早教才能够切切实实地、扎扎实实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都能够体现很出来,这才是有效的早期教育。

面对早教,家长因持有怎样的心态,要避免怎样的情况。

现在,早教机构越来越多,早教的概念也正在被更多的父母知道。很多商业化的早教机构,也力图在告诉父母:把你的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吧,我给你提供最好的早教。这些都混淆了父母对早教的正确认识,认为上早教课就是早教,只要把孩子送早教班就完成了早教的任务。

对于早教,父母要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孩子需要什么,怎么做来满足他,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机构给你提供的都只是帮助,而不能够完全依赖,全权委托。

我们要不要上早教班?

没有任何一个工具,一个手段,一种活动,是不可取代的。实际上方法只是一个载体,孩子的早教,就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那么,我们需不需要上早教班呢?家长可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来选择。如果工作很忙,不一定有时间或者有精力去实施自己的想法,可以请一些机构或者一些人员来帮助你来完成,但并不是说这种方式就是无可替代的。举个例子来说,我孩子刚出生,月嫂就说,要去买游泳圈,游泳对孩子发育好。但我觉得家里并不适合孩子游泳,游泳能给孩子一些感知的刺激,体能锻炼,这是好处,但是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方式能给孩子带来这些东西。上早教班也是达到早教目的的工具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就看父母是否能明智地选择和应用。

关于依恋

在早期发展中,感知很重要,运动、语言、社会情绪都很重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一切发展的核心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在早期,依恋极其重要。依恋,简单说就是你跟孩子之间情感上的联系。依恋发展的好坏,对于孩子后期的认知、学业、社会适应和人格的发展都很重要。

孩子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信任对象,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安全依恋对象。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可以帮助孩子内心获得安全感和对这个世界基本的信任态度。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的孩子,在自我探索和社会交往方面有非常大的区别。依恋不安全的孩子,要么是萎缩地不探索,要不就是破坏性地探索;在同伴关系,安全依恋的孩子也要更顺利些。

所以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全方位的影响,这也是我们说父母作为早教主体的重要原因。只有在日常的亲密互动中,亲子间的依恋才能建立和促进。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