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父母培养感恩宝贝的4大策略

来源:网络

当宝贝长大成人了,如果不懂得对父母及家人感激,那么这种养育一定是失败的。其实,感恩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那么,父母该怎样培养宝贝的感恩之心呢?

宝贝感恩能力成长的3个步骤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其意义也是告诉人们要知回报。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能力的成长,是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具体说来,宝贝感恩能力的发展需要经历3步:

第1步:让宝贝感受满足

要让宝贝形成感恩能力,首先要让宝贝获得感受的满足。新生儿在饥饿时从母亲那儿得到乳汁,获得了基本的生理上的安定和满足感,达到“生理的舒适状态”。平时,父母经常给宝贝唱歌、讲故事,让宝贝获得了心理上的关注和抚慰,达到了“精神的愉悦状态”。当宝贝吃饱喝足,面带微笑地望着自己的父母时,他感受到了幸福和满足,他的生命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呵护,他的微笑就是最初的一种表达感谢的方式。

第2步:让宝贝恩惠认知

感恩能力成长的第二步,是发展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宝贝从出生以后,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会渐渐理解周围环境中事物的因果关系。当宝贝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后,父母要鼓励宝贝在与年龄相宜的水平上,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通过宝贝自己的双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渐渐,宝贝就会明白自己每天吃的食物、玩耍的玩具、穿的衣物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宝贝还会进一步理解到人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哦,我们人类从自然中索取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我们对自然也需要抱有崇敬和感激之情。

第3步:让宝贝有回报意向

有了以上的认知和理解,任何一个有着自爱与自尊心的人最自然的反应,都是去回报这些照料自己,为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人和自然。因此,感恩能力培养的第三步,则是发展对“施恩者”的回报意向。

3-4岁的宝贝已经能够初步理解父母工作很勤劳,他们回家后很疲劳,能够搬张椅子请爸爸或妈咪坐坐,让他们缓解疲劳,亲亲爸爸或妈咪,让他们开心。这些理解和行为能力的成长,是与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的培养分不开的。从小让宝贝感受到满足,进而认识到是谁给予了他这样的生活,最后,让宝贝懂得用行动和语言去回报。

对宝贝感恩教育的4策略

懂得了感恩能力发展的三部曲,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如何引导宝贝,让宝贝从小锻造出一颗赤子的感恩之心呢?以下为父母们推荐4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示范

让宝贝学会感恩,作为宝贝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首先应该是懂得感恩的人。因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宝贝产生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传身教”。

2.讲解

感恩教育的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精神生命。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平时,父母要有目的地给宝贝讲解,他获得的一切都是别人经过努力创造的。无论是父母的抚养,老师的教诲,还是朋友给予他的友情以及旁人给予的帮助,都是“恩情”。

“知恩”之后,认识到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了多少恩惠,当以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比如很简单的道谢。

3.移情

教育宝贝感恩可采用移情法。在幼小的宝贝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父母可以正确运用移情方法,让宝贝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

比如,宝贝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它多难受啊!”宝贝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对他说:“小鸟哭了,你再揪它,它就不和你做朋友了。”用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宝贝的爱心。同时,父母还可以给宝贝讲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让宝贝明白其他人是怎样感恩的。

4.实践

教育宝贝感恩还可采用实践法,即让宝贝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父母可以和宝贝一起,在小区栽种一颗感恩生命树,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的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表示感恩的小事情,让宝贝真正学会以行动来感恩。

感恩教育中应避忌的话语

“爸爸妈妈给你买了这么贵的衣物、玩具,你看看别的小朋友有吗?”

父母总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是宝贝愿意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宝贝需要的,甚至是宝贝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宝贝却不领情!”

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在为宝贝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宝贝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宝贝才会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宝贝与父母应该是朋友关系。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除了明白宝贝的需要外,还要让他了解,父母并没有想要在将来向宝贝索取回报。父母常常会在宝贝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得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宝贝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宝贝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偿还负债的心态。

“宝贝你累了吗?渴了吗?饿了吗?”

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给宝贝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按照常理,现在接受关心的一方应该懂得珍惜。但有时候,父母在宝贝还没有提出要求前,就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全,宝贝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殊不知得到太容易,往往不会珍惜。

因此,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宝贝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总是太急着满足宝贝。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这样宝贝才知道需求的满足来之不宜,才懂得珍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