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如何巧妙应对“任性”宝宝

来源:网络

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宝宝特别任性,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哭闹不止,最后把家长搞得精疲力竭仍不肯罢休。家长们往往将宝宝这种行为定性为任性,其实这种结论未免过于简单、武断,家长们有没有去了解宝宝为什么任性呢?

任性”是宝宝的心理需求

专家认为:有时宝宝“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宝宝3岁后,宝宝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宝宝已经能够自由行动,开始更多地尝试自己去取得经验,尝试自己动作的力量和效果。独立行动的倾向性有明显发展,什么事都想自己干,讨厌成人的帮助或干预。这是孩子独立性的表现,常常表示为“我自己要怎样……”的意愿,甚至还会因此“顶撞家长”。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行为上表现出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因此,当宝宝任性时,家长切不可态度过急,严加斥责,要搞清“任性”的原因,见招拆招,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行为。

应对宝宝“任性”的妙招

提不合理要求的“任性”

对宝宝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说“不”,而且要坚持到底,并尽可能地向宝宝说明“为什么不”,让宝宝理解大人。如果宝宝已经养成了任性的习气,就要从当下开始进行教育,而不要推到“下次”。

渴望独立,表现倔强的“任性”

宝宝渴望独立,不听话、反抗、倔强,也会表现出任性来。对这样的宝宝,家长不要与宝宝的反抗相抗衡,肆意责骂宝宝,压制、拒绝宝宝的意愿,导致宝宝在稚嫩的自尊心下产生更加强烈的反抗。相反,如果家长应以和蔼的态度,诚恳的语调和宝宝交谈,宝宝则可能会慢慢平息激动的心情,愿意聆听家长的教导。

无理取闹、发脾气的“任性”

此时,家长可用其他有趣的事物吸引他,转移其注意力。若成人此时也发脾气,斥责他、顶着干,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伤及父(母)子间感情,还可能对宝宝的“任性”、“脾气急躁”起催化作用。当他被别的事物吸引住了,情绪稳定下来后,家长再向他讲明道理,指出错误,这样做会比较有效。

探寻事物,好胜心重的“任性”

对于这样的宝宝,家长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加以诱导,扬长避短。比如,有宝宝喜欢拆卸玩具,家长采取很严厉的手段也制止不了。那么家长应该先了解宝宝为什么拆玩具,是因为好奇心,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因此,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拆装,并适时加以引导,这样的做法比较可取。

专家告诫父母,家长一定要尊重宝宝的人格,要关心、爱护孩子。对宝宝进行教育时,千万不要带辱骂宝宝的言语,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批评、讽刺宝宝。要让宝宝感到,家长是尊重他的,这样,宝宝是会自觉地改掉任性的毛病而健康地成长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