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父母怎样和宝宝一起大笑

来源:网络

当你沉醉于和宝宝一起玩耍的时候,你是否知道,那些让你们一起开怀大笑的嬉戏还是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培养社交能力的好方法呢!

几天前,我和儿子去选购一件生日礼物送给朋友的女儿。为了让儿子在商店里玩得开心,我拿着一件镶花边的小裙子在他胸前边比划边说:“哦,你穿这件衣服是不是很漂亮?”然而,令我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像往平常那样淡淡地微笑,而是歇斯底里地大笑。当时,我都被他笑懵了。因为之前逗他玩时,他只是温和地咯咯笑,与这次表现的差别实在很大。毫无疑问,儿子知道自己是男孩,不能穿裙子,所以才觉得我的举动多么滑稽可笑。

——飞飞爸

一两岁的宝宝开始明白各种复杂情境的玩笑,可能他初露头角的幽默感在你眼里可能就像滑稽的游戏,但对于他的成长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专家认为,当一两岁的宝宝因为他周围的事情大笑并试图让别人也一起笑时,就标志着他的社交和认知技能的已经发展了。

幽默感不仅意味着宝宝的发育正常,也表明了宝宝的快乐自信。笑能帮助宝宝释放压力,还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增强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对宝宝结交新朋友很有帮助。所以在家庭中倡导幽默性游戏、积极配合宝宝最初那些逗人的意图并开怀大笑非常重要。当然,这可能需要一些奇思怪想和灵感,那就试试下面这些让人笑破肚皮的小办法吧。

肢体幽默

抓痒痒。宝宝还在襁褓中时,搔痒就能引他发笑。不过现在你可以加上暂停这一环节,来给游戏升升级。比如,试试这个经典游戏:两个手指头慢慢朝宝宝靠近,然后迅速顺着他的胳膊滑到脖子。等到下次你就可以摇摆着两根手指头跟她说:“胳肢喽!”宝宝就会期待地笑出声来。

拌鬼脸。每个宝宝敏感的地方都不同,如果宝宝不喜欢挠痒痒,你就需要找到他喜欢的并让他开心的方法。比如扮鬼脸,尖叫等。当宝宝习惯被这些游戏逗笑时,他也会主动做出鬼脸来逗你开心,这说明他学会幽默。

你追我跑。这可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办法。一边大叫:“我要去捉你啦!”,一边跟在宝宝身后抓住她。接下来让宝宝来追你,等他追上来时,你假装一下摔倒在地。宝宝抓到你的时候,可能会高兴地拍起手来。不过要注意,一旦他开始胡闹,就可能说明他觉得过于兴奋,该暂时结束激烈的游戏,稍事休息了。

爸爸妈妈也犯傻

假扮傻瓜。一两岁的宝宝对过分夸张的滑稽剧非常热衷,所以你可不要轻视那些让他开怀大笑的傻事,请用心地扮演好一个“傻瓜”。你可以假装控制不了自己的脚踉跄地走路或者闭上眼睛做出睡着的样子并且大声打呼噜。当宝宝把你拍“醒”,你做出一脸迷惑不解的样子时,宝宝会觉得兴高采烈。

互换角色。宝宝习惯了做小孩,偶尔让他感觉自己做了大人也会令他兴奋不已。当你用宝宝的学饮杯喝水,抱着他的毯子或者努力想穿上他的衣服的时候,他肯定会笑个没完。这个方法甚至能在他不听话时帮助你脱离困境。比如,如果他穿衣服时不听话闹脾气,假装你不知道他的上衣该往哪儿穿、并努力往他的腿上套。他会想:“妈妈真傻——这才是正确的穿法!”并自己展示给你看。

无规则的舞蹈

疯狂扭动。大部分一两岁的宝宝听到优美的节奏旋律,都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所以,你可以带着最疯狂的舞姿加入到宝宝的狂欢中来。宝宝看到你出乎意料的摇摆扭动,会非常高兴,他可能还会学几手呢!

你唱我跳。宝宝是动觉的学习者,所以他们不仅从跳舞中取乐,还通过活动身体来学习。你可以找一些儿童歌曲做成一张CD,教宝宝来些即兴的舞蹈,还可以把他的名字放到歌词里或者唱他最喜欢的歌曲。如果爸爸妈妈懂音乐,也不妨自己创作些傻歌曲。

音乐发烧友

即兴演唱。用宝宝喜欢的曲子来个即兴发挥吧。先小声唱一句,再大声唱出下一句。让你的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宝宝会随着突如其来的变化而兴奋不已。

制造音乐。你可以和宝宝一起拿起身边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敲敲桌子、拍拍手,总之制造出属于你们的声音,边唱边跳,宝宝一定会非常热衷这个游戏的。

看图听话

怪里怪气的图画书。宝宝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可以认出状态或声音不正常的东西,甚至会被这些东西逗笑,比如,图画书里有一幅图,上面画着的小狗穿着鞋子或者一头发出猪叫声的牛。你可以和宝宝一起翻看图画书,一起大笑。你还可以将图画书里的怪故事拉到现实中来,比如把一只香蕉放到耳朵边当电话听筒,或者管你的老公喊“妈妈”,宝宝会觉得很有趣。而且这些简单的视觉和语言变化能够增强宝宝的记忆力,提高他集中注意力。

讲故事时随意来点小插曲。在你为宝宝讲故事的时候,完全可以把枯燥的故事讲地别有趣味,比如可以故意把上面的词语读错,或是自己添加一点好笑的句子。这样宝宝就不会觉得读书是件沉闷的事,也会慢慢喜欢让你为他读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