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如何教宝宝释放坏情绪

来源:网络

已经上小学的小石头身上有两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一是非常听话,二是容易着急。

从上幼儿园起,小石头就是一个乖孩子,每天他都能够获得老师的表扬,从幼儿园带回家的小红花已经挂满了他房间里的整个墙壁,小石头喜欢自己因为受到老师的表扬而让爸爸妈妈欣喜时的场景。与一些乖小孩儿不同的是,小石头回到家中也从不会松懈,他非常听爸爸妈妈的话,从不违背爸爸妈妈的意愿。

然而,如此乖巧的一个孩子却常会表现出莫名的急躁情绪。每当达不到成人的要求,小石头就会显得极度焦虑。例如,如果晚上睡不着觉,他就会非常紧张,担心自己因为无法按时入睡而影响第二天起床。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哭着问:“妈妈,我怎么还睡不着呀?明天要是迟到了该怎么办呀?”即使妈妈安慰他,他依然会很担心。带着这种担心,小石头的睡眠往往很差。而且小石头的胆子非常小,所有的事情,他都会先问妈妈才做,一旦做不好他就会害怕。他常常问:“这样做,妈妈会高兴吗?”小石头最担心的就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对小石头来说,只有达到了妈妈的要求,才会获得妈妈的认可,否则,他将会成为一个不被大人喜欢的孩子。

临床诊断:对父母的无限顺从让他失去自我

经过深入了解得知,小石头妈妈从小也是一个乖乖女,对父母的要求只会服从,不会表达出自己情绪。但是工作之后,她的急躁的个性却开始显现出来,年幼时没有表现出来的叛逆与反抗,到了成年独立生活之后终于爆发了。对此小石头妈妈自己也很苦恼,她将自己脾气不好的原由归因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炼。所以她希望儿子既要继承自己始终是个好孩子的一面,又无法接受小石头的急脾气。在妈妈的种种限制下,小石头很怕妈妈,他需要努力克制着自己,尽量按照妈妈的要求去表现。

听话是他最安全的成长捷径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被他人评价,这种评价有时就像是一座航标灯,引导着孩子行为方向。特别是父母的评价会随时随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对于小石头来说,听话能够让他得到来自父母的认可,能够看到妈妈脸上难得一见的笑容。而一旦有超出父母所规定的标准的行为就意味着一种危险,这种危险表现在妈妈会不高兴、不喜欢自己,也预示着自己经过努力获得的荣誉有可能丢失掉。所以不管怎么说,听话是小石头最安全的成长捷径。

他人的认可与表扬让他无法正视自身的需求

规则是群体生活得以顺利的重要前提,然而规则也有它灵活的一面,并非不可更改。我们看到,小石头和他的妈妈就像是装在“套子”里的两个人,在“套子”之中,他们的确获得了好处即他人的认可与表扬。然而也正是这些积极的评价与荣誉,导致他们无法审视自身的本性和需求,不敢逾越生活规则所划定的疆界。他们几乎是生活一种非好即坏的绝对价值观里,一点点的出轨对他们来说都是危险的。

情绪替代了难以表述的思想

成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并尝试将这些思想融入社会之中。可惜的是,小石头的妈妈从小就缺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给父母的机会,所以她不擅长甚至不会表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又常常会左右她的行为,当语言表达不畅的时候,她只会用情绪去表露内心世界。而对于年龄尚小的小石头来说,焦虑不安的情绪也正是他在现实自我与规则规范之间进行无意识博弈的结果。

育儿建议:家庭教育要灵活并适应孩子的发展轨迹

亲子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家长对孩子的配合。毕竟孩子是成长的主体,未来也只能属于孩子自己,成长的动力应该来自孩子自身。作为家长,我们只有顺应他们的成长轨迹,能够做到配合到位就是最好的教育。然而,很糟糕的是,太多的家长用自己的愿望左右了孩子们最原始的成长,用家长的优势地位控制着孩子的发展方向。

轻松对待孩子的犯错误

我们总是在不断体验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建立新的行为准则,懂得了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没有这些错误的积累,成长就会呈现为一种真空状态,显得不太真实。就这一点上看,犯错误应当是孩子自我成长的一项基本元素,也是一种权利。如果我们不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他们就会因为紧张自己会犯错而畏手畏脚、心升恐慌。作为家长,应当以宽容接纳之心接受孩子的那些或荒唐或可笑的错误,再施与引导。断不可将这些成长必需的错误视为如临大敌。要知道,家长的紧张会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孩子,最终令孩子无所适从。

像双儿妈妈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时,她不会笼统地责怪孩子。而是把批评限制在孩子的这一行为上,对孩子本身仍旧表示好感。例如她会对双儿说:“我不喜欢你在屋里大声尖叫,因为这样打搅了别人。”同时妈妈声音和眼神能让孩子感觉妈妈是喜欢她的,妈妈这么说是出于对她的关心。

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人际之间的表达有两种,一种是表述与他人相一致的思想,另一种是学会表述与他人不同的思想。我们都知道,后者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很多人都对此心有芥蒂。事实证明,那些没有学会传递自己独特思想的人,往往是在年幼的时候就缺少表达不同思想的机会,这就像是一种训练,当我们缺少这类训练的时候,我们的技能势必会受到损伤。小石头和他的妈妈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只学会了如何迎合他人的观点,而不会说“不”。所以他们需要重新学习表述自己的内心。作为家长,要尝试着给小石头更多的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顺应成人的想法。

解决家长自身的焦虑

“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这是亲子教育中很多人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亲子之间长期的互动常常会导致一种互动模式的存在,这种长期形成的模式,使我们总是习惯于其中惯常的行为举止,所以要想改变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成人就需要打破这些既定的模式,而打破模式的基础就在于成年人的主动改变。当家长的行为举止发生变化时,孩子自然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小石头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的妈妈,我们看到,小石头的妈妈自身也是“顺从病”的受害者,所以改变小石头的过程其实是基于这位妈妈首先改变自己开始。如果妈妈对自己满意,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这样也能把积极、正向的情绪信息传递给宝宝。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