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妈妈如何让宝宝心灵手巧

来源:网络

我们常常会说“心灵手巧”,手的动作熟能生巧,会格外促进宝宝的智能发展。妈妈该怎么引导襁褓中的宝宝,锻炼他的小手呢?

手和宝宝的大脑发育关系密切

促进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

手的动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象征,是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标志。手的动作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对诱导宝宝心理发展起了前提的作用。手指分开后,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弄各种物品,使宝宝能够主动地学习和从事各种活动,知觉和具体思维能力得到发育。

促进宝宝大脑和心理的发育

宝宝手部动作从不准确到逐步准确,大拇指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宝宝的记忆力、对事物完整性的理解以及自信心得到了发展,从而促进了大脑和心理的发育。

帮助宝宝建立和环境互动的概念

通过手部精细动作的操作,宝宝和环境产生了互动,帮助宝宝建立自己和环境互动的概念,这种互动的经验对宝宝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TIPS:

妈妈需要提前知道的功课——宝宝小手的每月进步

1个月:两只手经常是保持握拳状态。

2个月:有了“出拳”的动作。

3个月:两只小手能在胸前中线出相遇,玩弄双手,两手经常张开。

4个月:会玩衣服,对小床周围的物品感兴趣,都要去抓一抓碰一碰。

5个月:把玩具放在手里摇晃,洗澡时会拍打。

6个月:拿物品时不在用双手去取,而是用一只手去拿,还会抓你的眼镜。

7个月:可以用手指而不是手掌拿东西,会将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不论什么东西在手都要摇晃。

8个月:能准确地拿到东西,会把不喜欢的东西扔出去。

9个月:开始用拇指和食指摘取小物品。

10个月:一手可以拿两个小物品,两手可做不同的动作。

11个月:手更灵巧,一手拿杯子,一手可以把东西放进去,或者把杯子的东西倒出来,会打盒子盖。

12个月:可以搭几块积木,可以拿笔乱画。

训练小手,玩具当道

推荐玩具:摇响玩具

适合宝宝:0乣2个月

推荐妈妈:章文,宝宝5个月,职业:会计师,居住地:广州

我总是用摇动拨浪鼓,让宝宝寻找声源,这样就可以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同时宝宝也非常喜欢抓握拨浪鼓,摇动。

其实宝宝虽然很小,但也有很强地学习能力,从一出生,宝宝就会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认识周围的世界。一、二个月的宝宝,吃饱睡足后也能积极地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

专家建议:宝宝生下来,两只小拳头都是握得紧紧的。可以用指尖触摸宝宝的手掌,或者把手指伸进宝宝的手掌,宝宝的手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每个新生儿手的抓握反射的动作,这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呢。

在第1个月里,可以轻轻地抚摸宝宝的手指,刺激宝宝手部皮肤的感觉。到了第2个月,宝宝的小手开始松开了,虽然有时也会伸展手指,但仅仅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这时除了继续按摩宝宝的小手,从指尖到手腕,之后轻柔地屈伸每个手指,还训练宝宝的小手张开握住大人的食指,抽出来再放进去,如此重复几次,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手指训练开始。

推荐玩具:拉线的玩具、彩色小球

适合宝宝:3-4个月

推荐妈妈:王姜音,宝宝7个月,职业:幼儿园老师,居住地:北京

我买了一些带拉线的玩具,而且是一拉线就会动或发出响声的玩具。虽然宝宝还不会自己拉线,我每次把线放到宝宝手里帮宝宝拉,玩具的活动或响声会刺激宝宝的兴趣,经过多次训练宝宝就会自己玩耍了。

同时在宝宝小床的上方,低低地悬挂一些色彩鲜艳的小球,先晃动悬挂物引发宝宝的注意,然后拉着宝宝的手帮宝宝,慢慢地逗引宝宝自己伸手去抓,刺激宝宝的兴趣,经过几次刺激之后,宝宝就会主动挥舞小手去抓了。这不仅可以训练宝宝手的握力,而且还可以训练宝宝眼睛的手眼协调能力。

专家建议:3乣4个月宝宝,小手大有长进,喜欢抚摸一切摸得到的东西。无论妈妈把什么东西放在宝宝的手边,宝宝都要用手摸一摸,而且常饶有兴致地玩弄自己的一双小手。起初只是一些无意的抚摸动作,眼睛并不看着手的动作,也不会主动伸手去拿看到的东西,说明宝宝这时眼和手的动作还不能协调。随着这些动作的实践,宝宝逐渐把看到的东西与手的运动联系起来,产生了有意的抓握动作,这就是宝宝最简单的认识活动。

当然,这时的宝宝还没有掌握抓握的技巧,手常常伸过了要抓的物体,东西也常常拿不稳,还不能用指头活动,只会用整个手掌弯起来一把抓,动作十分笨拙。这一时期,妈妈应该准备一些简单的玩具,诱导宝宝伸手去拿,刺激宝宝养成“见到东西就伸手”的进取精神。

推荐玩具:软性小球、发声玩具

适合宝宝:5-6个月

推荐妈妈:廖韵,宝宝8个月,职业:作家,居住地:上海

我在训练宝宝时,特意准备了一些不同质感的软球,光滑的有弹性塑料小球、软而易挤压的小球、拿在手里会变形的小球或表面坑坑洼洼的小球等,这样能让宝宝的手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触觉的感受,帮助宝宝进一步进行握力训练。

同时在宝宝洗澡的浴盆里,放了几个可以沉、浮的小鸭子浴室玩具,让宝宝抓握,发出好玩的声音,不仅增加了洗澡的乐趣,还能加强手眼协调能力呢。

专家建议:在这一阶段的宝宝可以准确地把手伸向玩具,不像前一阶段手要在玩具周围转几圈才能拿到。宝宝可以做出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动作:坐在桌边时,宝宝喜欢用手抓挠桌面,够桌上的玩具;宝宝喜欢撕纸,会摇动和敲打玩具,记住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玩法和功能;玩具掉了,宝宝会顺着掉的方向去看;并且两只手可以同时抓住两个玩具。

宝宝眼和手的动作已基本协调,能随意抓取周围的东西,虽然还不是手指的动作,但毕竟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来抓。这时您可以训练宝宝有目的地抓取桌上的玩具,并摇晃、敲打。也可以准备一些橡皮玩具让宝宝随意抓捏,喂水时,还可以训练宝宝双手扶握奶瓶。

可以把大人的手套洗净,手指用泡沫塑料填充,吊在宝宝手指能够到处,让宝宝看到,并引诱宝宝用手抓。

推荐玩具:手腕小摇铃、软性积木

适合宝宝:7-8个月

推荐妈妈:黄璜,宝宝12个月,职业:医生,居住地:西安

我买了2个手腕摇铃套在宝宝的手上,宝宝会有意识地把小铃摇响,身体配合摇铃进行活动,自己玩得很开心。

同时买了一些软性积木,宝宝已经会用一只手去拿东西,会把玩具拿起来在手里转来转去。因为积木并不大,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拿起玩具,引导宝宝五个手指进行分工,还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一些细小的东西。

让宝宝把积木从一只手递到另一只手,拿着两块积木在手中对敲做游戏,一个叠在另一个上面就会比单独一块积木高;而且还可以用积木叠成多种不同的形状。这样听觉刺激、抓握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就全部进行了。

专家建议:过了半岁,宝宝双手之间的“屏障”消失了,宝宝更加能干,能将手中的玩具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来回玩个不停,而且可以用双手同时拿两个玩具。在抓握技巧上,宝宝已经初步掌握了人手的抓握特点,拇指能与其宝宝四指相对,像把小钳子似的,并学会用指尖取物。在这两个月中,您要因势利导,教宝宝学会撕纸、滚球、拍手、招手、握手以及用手指取小糖球等动作。

这个阶段常见的现象是给宝宝的玩具太多、太杂,使得宝宝对满屋子的玩具不知所措。研究表明,给宝宝过多的玩具,会使宝宝性格散漫,导致宝宝兴趣不专一,注意力不易于集中。给宝宝适度的几个玩具,启发宝宝多想些玩的方法,激发宝宝动手动脑的效果更好。

推荐玩具:小盒子、纸

适合宝宝:9-10个月

推荐妈妈:侯芳芳,宝宝12个月,职业:设计师,居住地:杭州

我买了些带盖的食品盒子和瓶子,让宝宝学习盖盖的技能,同时买了一些可以吃的小饼干,宝宝拇指和食指的配合也越来越灵活,能熟练地捏起小饼干,喜欢尝试把饼干放入小瓶里,手眼协调有了很大的提高。

尽量提供给宝宝不同材质的纸张,每种纸摸起来都不太一样,揉搓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给宝宝的刺激自然也不相同。买了一些有着好看糖纸的糖果,引导宝宝学习剥糖纸,逐渐增强宝宝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双手玩纸是对宝宝手指灵活度和精细动作的训练。教会宝宝把撕碎的纸朝空中抛洒,因为丢纸游戏不仅训练手部动作,还能刺激视觉追踪发展。

专家建议:宝宝可以打开装玩具的小盒子,把玩具拿进拿出。同时也会从瓶子里倒出东西,再放进去。这时应加强看护,防止宝宝将钮扣和豆类物品塞进鼻子或耳朵里。宝宝不仅会用眼睛看,而且还会用手去指。这时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认知能力有个很大程度的进步了。

推荐玩具:笔、套娃娃

适合宝宝:11-12个月

推荐妈妈:薛虹,宝宝16个月,职业:律师,居住地:哈尔滨

家里有个俄罗斯套娃玩具,我拿来给宝宝玩。训练宝宝按照大小把娃娃一个一个套上去,体会大小不同、形状分类,培养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大小概念。

专家建议:宝宝的两只手活动自如了,能同时做不同的动作,随着协调程度的改善可以更深入地研究遇到的物品。宝宝很容易被带有运动部件的玩具吸引——旋转的轮子、可以移动的杠杆和可以闭合的铰链,小孔也会让宝宝着迷,喜欢将手指伸入瓶子里探险的游戏。

TIPS: 宝宝玩具的安全提醒

这个年龄段宝宝的玩具要特别注意安全。

1. 油漆和材质要无毒,以免宝宝把玩具放入嘴里时发生危险;

2. 玩具里的小珠子和缝上去的装饰品要不易脱落,玩具的大小不能小于宝宝的拳头,以免被宝宝误食引起窒息。

3. 宝宝的玩具要经常洗刷,保持干净,以免因不卫生而引起肠道疾病。

4. 让宝宝远离危险有尖锐角或锐利边角的玩具。

5. 宝宝在玩玩具时,大人一定在旁边看护,以防不备情况发生。

妈妈可以根据宝宝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性格喜好,设计出简单易行又能让宝宝发育更好、更聪明的好方法、巧玩具,训练小手,将这种智慧的练习战融入到宝宝的点滴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在自如的手指运动中,发挥出智慧的潜能。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