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与宝宝相亲相爱的7个疑问

来源:网络

当你有了宝宝之后,最重要的事情是亲近他、关心他,与他建立亲密的关系,这是小人儿未来生活的坚实基础。可信赖的、稳定的关系是宝宝出发去探索世界的起点,也是他返航休息的温柔港湾。

幼年时期,宝宝与他人亲密关系的建立是稳定心理的基础,是一切的起点,这样一个重大的责任常常让妈妈倍感压力。尤其是当听到“你的宝宝从来就不合群”或者“你是冷酷的、控制型的妈妈”的批评,或者教育家们讨论过早让外人照顾宝宝的负面影响时,更让你反复质问自己做得对不对?给予宝宝的爱够不够?感觉是否足够敏锐?

现在,我们将对一些流传已久的有关亲子关系说法进行一一解析,看过之后你也许会大松一口气……

宝宝天生具有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

正确!

宝宝不仅需要接近值得信赖的人,而且希望和那个人建立紧密的联系。最开始宝宝无法和只小鸭子一样,亦步亦趋地跟在妈妈屁股后面,但他会用各种办法,用自己可爱的表情吸引妈妈,用很有吸引力的目光盯着妈妈,他会哭、会吮吸、会“粘”着妈妈,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告诉妈妈:“照顾我,让我快快乐乐的!”

从成为妈妈的那一刻起,你就会无可救药地爱上你的宝贝?

部分正确。

尽管很多父母在看到宝宝的第一刻就觉得亲切,但事实上,妈妈与宝宝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就此建立。研究者发现,宝宝重要的关系模式是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逐步形成的,到三岁时才稳定下来。

这让那些在分娩后没有立刻感到兴奋的母亲松了一口气。很多妈妈在经历了辛苦的分娩后,更容易伤感。早产、剖腹产、很快要回去工作、不知道该让谁来照顾宝宝等各种担心都会让妈妈不安甚至焦虑。

如果不亲自照顾宝宝会导致亲子关系障碍?

错误!

你大概已经听过这样的说法:宝宝出生的头几年里,妈妈的陪伴非常重要。还有很多医生、教育人士引用诸多数据,表明宝宝不能过早地上托儿所或幼儿园。这样的观点,让那些不得不在产假结束后就返回工作岗位,或者因为忙碌必须把宝宝交托给他人的妈妈们很有负罪感。

专业人士的观点也许没有错,但他们忽视了重要一点,在比较上幼儿园的宝宝和由妈妈照顾的宝宝时,常常理想化地为后者假设了一位“完美妈妈”,她非常有做妈妈的天赋,总在宝宝身边、感觉敏锐、从不焦虑、情绪乐观。但事实是,多少妈妈能数年如一日地做到这一点呢?

事实上,如果小宝宝已经和他的照顾人建立了好的关系,那么这并不会因为上幼儿园而被破坏。真正让宝宝感觉不安全的是粗暴的家庭教育,而良好的外界照顾甚至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毋庸置疑,宝宝的早期照顾人的素质对宝宝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受过良好教育的幼儿园老师就是理想的看护人员。另外,照顾宝宝的总人数和流动性都最好少一些。

宝宝可以有多个关系人?

正确!

妈妈爸爸在充当了第一“关系人”后,宝宝会和爷爷、奶奶、保姆等结成次级关系。但前提是,新的关系人应该允许宝宝有几个星期的适应期来接受他们。

当“替代妈妈”的关系被宝宝接受后,这些次级关系人也能在他不快乐的时候带来安慰。

关系等级的用处在于,出现小麻烦时保姆就足够了,但在大麻烦中,宝宝通常需要找到第一关系人:妈妈或爸爸。

妈妈一走开,宝宝就开始哭,这是建立亲子关系时有障碍的表现?

错!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为了衡量宝宝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质量和模式,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发明了一种关于“陌生环境”的测试:妈妈短暂离开后,宝宝如何单独与陌生人相处?

有稳定关联感的宝宝在妈妈离开时,会反抗,妈妈回来后,又表现得很高兴。之后,他会玩得非常放松和开心,并且不时地找一找还有什么可玩的。

而没有稳定关联感的宝宝对于妈妈的离开和返回都表现得非常冷漠,宝宝显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妈妈不属于他。所以他对聚散看似无所谓,但他的情绪在整个过程中都是高度紧张的,这可以从体内反应紧张度的物质含量以及他们受挫的游戏行为中看出来。

没有稳定关联感的宝宝长大后不容易快乐?

总体正确!

宝宝拥有稳定的关系体验,才比较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世界观。他们长大后更能忍受紧张、善于排解冲突、攻击性较小。另外,早期积极的社会交往能促进大脑发育,宝宝的思考和专注力因此更强,而在幼年阶段缺乏安全关系的宝宝却正好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生命初始阶段良好的关联感犹如我们精神世界的安全气囊。

不过也有人认为我们高估了幼年经历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影响。没有这个所谓的气囊,美满的生活同样有可能实现,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成长过程中结识的长辈、老师、朋友的影响不容小视。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