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宝宝有情绪了 妈妈该怎么做

来源:网络

面对孩子情绪问题,父母要掌握三个要领:首先,倾听和接纳孩子的感受,让他感受到被了解和共情,而不是忽略或不理会。不然,孩子会变得没有安全感,也会对别人表现冷漠。Wendy可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因为没有办法继续玩,而感到失望。”其次,帮助孩子觉察到自己的真实感受,鼓励他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对孩子说:“你觉得爸妈要去上班,不能和你在一起,你感到伤心,是吗?”再其次,帮助你自己和孩子有效处理和控制情绪,事先做出预防行动,避免孩子过多负面情绪和行为。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际的指导,帮助你处理孩子哭泣、发脾气、害怕和悲伤等常见情绪。

当孩子哭泣……

哭泣是婴幼儿最常用来表现负面情绪的行为,幼儿还无法充分地使用语言表达情绪,哭泣可能是他想要表达他的生气、伤心、害怕、失望或挫折,也可能是他用来控制父母或别人的手段,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权力,有种逼对方投降的意味。

父母面对孩子不停哭泣,父母容易变得烦躁不安,可能会有三种无效做法:一种是干脆就让他哭,哭累了他自然就不哭——无论孩子哭泣的原因或目的为何,父母刻意忽略或不理会,孩子感受不到爱和关怀,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另一种则是过快地屈从,经不起孩子哭闹——这样孩子容易养成习惯用哭或情绪来控制别人;还有一种就是父母用尽办法都无效时,感到无力和烦躁,转为愤怒而责骂或动手打孩子。

面对孩子哭泣,正确的做法是先拥抱孩子或保持沉默来安抚孩子情绪,并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其他小朋友不和他玩,可以和孩子说:“你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被拒绝,你感到失望和伤心。”让他感受到你的理解和同情;接下来,鼓励孩子“你可以自己玩,或找其他小朋友”,一起解决情绪背后的需求问题。

当孩子发脾气……

父母要谨记孩子每个情绪或行为背后都有他的动机和需求,而不是“无理取闹”。孩子发脾气和生气,大都要表达自己内在的挫折感,不能去做想做的事或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例如,被要求停止看动画片、不能买想要的玩具、不想睡觉还要听故事等。

父母要尽量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次数,如可以做好事先约定,“我们看电视只到这集结束”“这次我们到超市不买玩具,你答应,我们才一起去”“我们睡觉前讲两个故事”,孩子经常发脾气不仅会变得易怒、有攻击性,而且愤怒这样的激烈情绪也会影响身体器官及机能发育。

Wendy要让孩子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你可以生气。”接下来,和孩子一起探索他生气的真实情绪和原因为何,“因为不能买玩具,感到失望”、“因为无法将积木堆好,感到挫折”,让孩子学会更正确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可进一步帮助他处理自己的情绪,“你可以在下礼拜就可以买一个新的玩具,你可以先看看你想买什么。”“你刚才非常认真在做,你可以再尝试一次,需要的话,爸爸可以和你一起做”。

当孩子感到害怕……

对幼儿而言,许多事物都是新的,第一次接触或第一次尝试,如到陌生的地方、遇到陌生人、玩游乐设施等。感到害怕通常是表达他的担忧、焦虑、不安,也表露他需要帮助或保护。父母对某些事物的害怕反应也会传染给孩子,如对狗或猫,所以要避免自己过度的反应增加孩子的恐惧感。

父母要对孩子的害怕表现敏锐,并提供关怀和支持,避免表现出拒绝或轻视:“这有什么好怕的,真是没有用”,了解他害怕的原因,如果他的害怕是合理的,就给予支持;如果他的害怕是不合理的,帮助做出澄清和克服。例如,每当孩子看到邻家的狗走向他,就马上躲到你的身后,显示出非常害怕,你可以轻拍他的背部安抚他,告诉他:“这是王伯伯的狗,它叫Lucky,它只是要和你打招呼。”

孩子害怕时,可适当鼓励孩子去尝试,而不是过度保护,使他变得更为退缩,但也不要强迫他去尝试,这样会使他变得更为排斥和惧怕。例如,孩子不敢尝试某些游乐设施或活动,如较高的滑滑梯、荡秋千、游泳等,你可以先示范给他看,让他觉得这是安全的、有趣的;接下来,你可以陪同他一起做,再让他尝试单独去做。

当孩子感到悲伤……

会在生活当中,孩子会以悲伤的表情和行为表现内在的失望、沮丧,特别是在一些分离场合,如父母要离家上班,或在游乐场要和小朋友分别;还有一些丧失或失落的情况,如宠物死掉、亲近的家人受伤或死亡、喜爱的玩具损坏或遗失。父母常会觉得孩子的悲伤情绪过度夸张:“这有什么好哭的!”孩子的内在世界、价值观和成年人是有差异的,父母需要换位思考,给予理解和共情。

当你的孩子以悲伤来寻求你的关注和帮助时,你可以鼓励他说出来,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他的感觉如何,以及他心里的想法,并耐心地倾听和给予回应,这样能帮助孩子抒发他的悲伤情绪。对于孩子某些伤感可以做出合理澄清和保证,如当你要离家时,你可以拥抱他并告诉他:“爸爸妈妈去上班,会在晚上回到家,和你一起吃饭和玩游戏,妈妈也会在午餐时打电话给你。”

父母对孩子情绪问题的关注,以爱和关怀表达出你的倾听、理解、共情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温暖,使孩子有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发展,同时,也能从父母身上学习如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面对他人的情绪。你要先成为高EQ父母,才能帮助孩子成为高EQ的孩子。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