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让宝宝知道什么是谦让

来源:网络

“我的!我的!”这是宝宝最近的口头禅。她的所有玩具、食物都不许别的小朋友碰一碰,别人的玩具、食物她看中的却会抢过来。看着宝宝变成这样,妈妈忧心忡忡,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说明宝宝自我意识正在觉醒,刚刚可以分得清楚你、我、他,也就是主体和客体。但对于主体和客体的意义和界限并不清楚,不能简单地说这种行为就是“自私”。这些表现是正常的,也是他成长的标志之一。发掘自我的过程,就是发掘一个人内在潜力的过程,让宝宝从小养成和确立一种自我意识,对他们今后跨入社会、面对挑战有莫大的帮助。

但人不能隔离于他人而独自生活,群体社会需要彼此协调、互助和关爱。如果成天只是想着自己,会发展成为一个孤立、粗暴、冷漠的人。当代中国社会有它的特殊性,每户人家大多就一个宝宝,所以格外宠爱。不像过去,有兄长陪伴,有弟妹需要照顾。好吃的优先满足宝宝,玩具、食物,也都是宝宝一人拥有。这种独生的状态,需要正确引导,否则只会让宝宝凡事只想自己,不顾别人。再加上缺少群体生活体验,不会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往往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在宝宝心中建立起“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开始逐渐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中,除了自己,还有其他人的存在,这是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整的。妈妈要帮助宝宝慢慢摆脱狭小的“我”的空间,养成利他的思想和行为。

对待宝宝的“自私”行为,不能粗暴地呵斥或强硬地夺走他的玩具给别人,这种方式不会有真正的效果,甚至还会对宝宝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最合适的办法,应该是大人的以身作则。妈妈要以自己与他人分享的实际行动来触动宝宝,并且让他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和乐趣。同时,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比如: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要求他“乖,不要调皮”(这是让他更关注在“自己”身上);然而,如果说“这是爷爷奶奶喜欢的XXX,到时宝宝送给他们,他们会很开心的”。(这就是教他想到长辈,想到自己和长辈的联系)。经常这样练习,可以在宝宝心中建立起他人,即客体的世界,内心开始考虑别人的感受。

让宝宝学会谦让

为了防止宝宝产生独占和抢先的不良心理,妈妈应该从小事着手,比如吃喝上开始进行教导。宝宝如果在吃喝之类的小事上都娇生惯养且为所欲为,那么在其他方面也只会想着自己,无视他人。妈妈如果要帮宝宝改掉这个毛病,最好在吃饭时,人齐了再一起动筷子,并且不可以优先挑取营养价值高的,或好吃的给宝宝,也不可让他先挑选,才轮到别人。即使因为宝宝年幼,要多增加这方面的营养,也要告诉宝宝这是大家谦让、关心他。别人需要的时候,也有这个权利。从小让宝宝尊重长辈,谦让小朋友,并及时地给予表扬来进一步正向巩固他的这些行为。

只要妈妈平时多注意引导宝宝的日常生活表现,就能平稳度过这一阶段,逐渐形成互助、分享的良好行为模式,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