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让孩子坦率地说出心里话

来源:网络

中国人喜欢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认为这是种美德。有时候,孩子也会学着大人那样拐弯抹角地说话,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来的事情,或是怕挨骂的事情。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首先应该能明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身上学到只有明确地表达意思才能让对方明白的道理。

中国人喜欢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认为这是种美德。有时候一个人很直率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反而会被认为是轻率的表现。当然,以前的社会不像现在这么复杂,所以含蓄地表达意愿可以说是一种美德。可现在不同了,社会环境变得复杂了,办事都讲究效率,所以应该学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时候,孩子也会学着大人那样拐弯抹角地说话,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来的事情,或是怕挨骂的事情。“妈妈,那个什么来着,xx买了一双特别贵的运动鞋。”妈妈这时候要是稍微提高嗓音,“是吗?那又怎样?”孩子马上会说:“没什么。”其实孩子很想要那种鞋,只是觉得含蓄地表达出来比较保险,而父母因为不知道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通常会那样反问。

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首先应该能明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身上学到只有明确地表达意思才能让对方明白的道理。

如果父母希望与孩子沟通顺利,首先要把自己的目的和希望明确地表达出来。还有,父母倾听孩子说话的态度也很重要,不要因为对方是孩子,而轻视他所说的话。如果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得到了好处,那么以后他们会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孩子在3周岁左右时,因为词汇量不够多,无法用语言好好地表达意思,只好用哭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时,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到底想要什么,然后用语言正确地说出孩子想要的,“你想要那个气球吗?”“要红色的吗?”等孩子停止哭闹后,父母再告诉孩子:“你只是哭,妈妈不明白你想要什么,以后能不能直接告诉我呀?”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不会再哭闹,而开始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了。这时候父母就应该顺势表扬孩子:“你今天没有哭闹,说出了自己想要什么,妈妈很感谢你。”如果孩子每次都能得到表扬,那么他就能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了。

如果不好意思说出来就可以写在纸上。比如可以往孩子的笔筒里放进这样一张纸条:“孩子,希望你今天过得愉快,妈妈。”如果要外出,看不到孩子放学回来,可以写这样一张纸条:“今天忽然有事出门,原谅我没有等你回来,妈妈。”这是让孩子和妈妈变的更加亲密的一个好方法。

学龄前的孩子因为缺乏表达高兴、挫折、矛盾等情绪的词汇,所以他们想表达也无法表达出来。如果有个三岁的孩子喜欢不管青红皂白又咬又抓,妈妈可以拉着孩子的手问“你是不是有什么伤心的事?”“生气了吗?”“是妈妈惹你生气了吗?”等类似的话,这样孩子将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感情。

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学会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父母在该说“是”的时候说“是”,在该说“不是”的时候说“不是”的话,那么孩子也能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清楚地说出“是”和“不是”的人在形成精神整合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授这一理论的一位美国教授在训练学生不管别人的颜色,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的要求时,给他们出了一些相关难题。比如,只给学生们5美元,然后让他们去加油站加油,并要求开具收据。只有5美元是他们的状况,同事又是他们的权利,所以他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跟加油站员工要收据。还有就是在商店试穿多件衣服后,理直气壮地说不买。这种事情看上去虽然不起眼,但是会把学生们训练地更加自信和坦率。

我们在跟孩子相处时,即使不大声嚷嚷也应当能理直气壮地说出“是”或“不是”。当然,如果只是为自己考虑的话,有时候确实很难说出“是”或“不是”,但只要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光明磊落的人,就应该从自身做起并付诸行动。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