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社交怯懦型宝宝的教养策略

来源:网络


社交怯懦型宝宝的教养策略

女儿现在2岁2个月,我在她9个月大时上的班,宝宝基本是爸爸、外婆换着带。我业余时间基本都和宝宝在一起,尽最大努力陪着她。我是内向的人,不太喜欢和人交往,可能是遗传原因,女儿也一直比较内向、敏感,对环境的适应比较慢。

女儿最近忽然很怕小朋友,带她在小区玩时,看到小朋友过来马上就让我抱着,不愿下来。玩滑滑梯,一个人也没有时才愿意滑。哪怕走在路上,迎面过来一个小朋友,看都没看她,她都害怕。

大约2个月前,家里的老人去食堂打饭,把她单独放在家里不到20分钟,这个时间段里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据姥爷说回来没有觉察到明显的异样,但似乎从那以后,她听到电话铃就会紧张地抓我的手,以前都是自己主动跑过去接电话的。不知道这个经历对她现在的交往状态有没有影响?

我很苦恼,真害怕她有什么心理问题。我还想知道,下面这两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1、抱她到小朋友玩的地方,让她下来,就是不下来,这时我该怎么办?很多育儿书上说抱一会儿就会好,可问题是抱着很长时间她还是哭。这是我最苦恼的事情。

2、我平时总和她说“宝宝不怕,和小朋友一起玩”,总觉得说多了似乎也不好,不知道该怎么潜移默化地影响她?

一位着急的妈妈

桐妈解析

从案例中的描述看,宝宝当前这种害怕交往的状态,是先天遗传的神经类型、特定年龄的心理特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需要妈妈做出心态或教养方式的调整。

1、调整教养方式

对于一个2岁多的宝宝而言,即使先天的神经类型不是胆小羞怯的那种,让她主动面对小朋友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同伴交往还不是很感兴趣,即使能跟小伙伴一起玩,往往只是被一个共同的玩具或游戏吸引而已,却无意跟同伴发生实质性的交往行为。案例中的妈妈不了解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宝宝的交往热情和交往能力有着过高的预期,以至于出现了强烈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很容易传递给宝宝。在交往方面,宝宝从妈妈这里接收到的其实是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无助于让她变勇敢,反而可能让她更加退缩。所以,想让宝宝放松下来,妈妈自己首先得放松下来,不要把太多的期待投射给宝宝,给宝宝带来压力。

2、要共情,不要说教

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宝宝近期曾经发生过一个人在家的情况,在这个时段内,具体发生了什么妈妈不清楚,但从此宝宝对电话表现出一定的恐惧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内抑制力较差,大脑的分化功能不足,受到惊吓后,恐惧很容易泛化,不排除这种对声响的恐惧泛化到了人的身上。当宝宝害怕某个事件的时候,仅仅跟她说不要怕之类的话是没用的,因为害怕某个事物总是没有理由的,不是通过讲道理就能释然的。此时宝宝更需要的是情感的支撑和共情,而不是说教。除了以身示范外,妈妈还要增强宝宝内在的力量。等她积累了足够的勇气,不再害怕面对小朋友后,再给予具体的技能指点也不迟!

3、多给宝宝拥抱和赞赏

对于是否应该在宝宝对小朋友群体发生恐惧的时候继续抱着她,我的建议是肯定的,但这样做的时候,不要对宝宝的期望值太高,以为抱一会儿就会让她适应环境,宝宝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原本发怵的场合的适应。试想,让一个比较对当众发言发怵的成人去一个公共场合发言,即使给他两天的准备时间,就能克服内心的恐惧吗?我想这一定很难,对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宝宝呢?

其实,对于3岁之前的宝宝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她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而不是急于把她推出去。宝宝只有获得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之后,才会坦然面对身边的人和物,这就需要妈妈继续帮她积累内在的力量,多给她拥抱和赞赏,继续巩固安全的亲子依恋。这个时间可能很长,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否则欲速则不达。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