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你家宝宝的移情能力合格吗

来源:网络

家里来了小朋友,妈妈让果果带着妹妹在一边玩玩具,看见两个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家长们就放心地坐到沙发上开始聊天了。可是不一会儿就听见孩子哭了起来,过去一看,原来是朋友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正坐在地上哭呢,果果却没有任何表示,仍然在一边玩自己的玩具。妈妈很生气,对果果说:“妹妹摔倒了,你怎么都不拉她起来?”果果很理直气壮地回答:“又不是我推的,她是自己摔倒的,干吗要我拉?”

奶奶带着果果出去散步,回来的时候果果不愿意走,一定要奶奶抱。抱着他走了一段路后,奶奶累得气喘吁吁的,就对果果说:“奶奶抱不动了,你自己下来走好不好?”果果紧紧地抱住奶奶的脖子说:“不嘛不嘛,我不要自己走,就要奶奶抱嘛!”

对于果果的这些行为,妈妈有点搞不明白了,是什么造成了轩轩的“任性”和“冷漠”呢?

家长和学校的责任不是教出一个好人,也不仅仅是制造成功人士,而是应该教会孩子善良、慷慨、怜悯和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让孩子学会相互理解、欣赏、交流的能力,而这些,都和孩子的移情能力无法割舍。

什么是孩子的移情能力?

对孩子的移情能力,普遍定义如下:移情又被称为感情移入,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是指个人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果果的问题在于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与共鸣,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缺乏“移情”能力。小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时候也是他们“自我”概念的发展时期,所以他们还不太会理解别人的想法,也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出发,更不懂什么是体会别人的感受。孩子们只知道“这件事情让我感到不舒服”,并不会因此推断:“别人也会因为这件事情不舒服”。

移情能力它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出现亲社会行为(包括分享、帮助、安慰、支持)乃至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一些家长过分疼爱孩子,使孩子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任性而霸道、自我控制能力差和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些其实都是忽略了对孩子移情能力的培养。

在孩子的移情能力还没有得到发展的时候,他就难以识别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难以获得与他人相近似的情感体验,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反应,当然就不会出现同情、助人的行为。果果的问题就出在这儿,他缺少移情能力,因而对他人的情感状态表现出淡漠和任性的反应。

了解孩子感觉“迟钝”的原因,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不友好的语言和行为。即使孩子不能理解,他还是需要我们告诉他,其他人是有感情的。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不允许其他人伤害到他,但他同样不应该出现伤害别人的举动,告诉孩子我们爱他,我们希望他能够宽容大度并且友善地对待他人。当然,对孩子来说,我们的行为远比我们的语言更为重要,就如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的其他正向行为一样,正确地给孩子展现你的移情能力,比你说任何话都有效。

出生:在孩子出生的前几天,通过孩子的表现就能看出孩子移情能力的雏形。如新生婴儿听到别的婴儿在哭泣,也会不由自主地哭起来,仿佛他自己也受到了伤害一样。

2岁:这是孩子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当一个2岁的孩子看见他的妈妈哭了,他可能会把自己正在玩的玩具递给妈妈,或者把自己正在吃的饼干给妈妈。在他哭泣的时候,妈妈给他的一些让他感觉好些的物品,这个时候会被他送给妈妈。虽然孩子这个时候不一定了解妈妈是什么感觉,但他表现出同情,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妈妈感觉好点。妈妈在他难过时对他的安慰,是激发孩子“移情”潜力的有效方式。

3岁:一个3岁的孩子说“妈妈,看那个人的鼻子好大”,或者说“看那个胖子”的时候,我们不能期望一个3岁的孩子懂得他所说的话会让其他人产生什么样的情绪。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大声阻止他,告诉他这样会让别人尴尬,就是一种反面的教材。应该小声并且柔和地给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说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问问他,他是不是也曾经因为别人的话而感到难过。当然,也有可能孩子还太小,不能理解你在说什么,不要强求他一定要听明白,并准确地回答你什么。

和智力等要更多依赖遗传基因不一样的是,移情能力虽然是孩子天生就潜在的能力之一,但是多依靠后天养成。虽然孩子小的时候是最佳的引导期,但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害怕的时候、跌倒的时候,父母对他友善和关爱的行为方式,是让他明白移情能力的主要途径。

孩子任性不体会父母的辛苦,孩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孩子对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当家长在埋怨孩子这些“不体贴”的行为时,可能忽略了孩子根本还不知道什么叫替他人着想,什么是感同身受。不要再埋怨孩子的不懂事,及时行动帮孩子发展移情能力,很快就能发现,你的宝贝,还是那么讨人喜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