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你会忍不住向孩子吼叫吗

来源:网络

情绪失控,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当我们做了父母之后,这种“考验”就越来越多,你是懂得情绪控制的父母还是容易失控的父母?来测试一下吧!

测试:你会向孩子吼叫吗

周末早晨,一家人计划好出去玩儿,可孩子就是磨磨蹭蹭,不老老实实吃饭,还故意把饭粒弄得到处都是,穿衣服时身体扭来扭去,你忙得出了一身汗,怒气一直在心里蓄积。接下来会怎样做?

A:心里早就火了,可表面还是不动声色,只是语气生硬了许多,甚至不再搭理宝宝了。听着宝宝一个劲叫妈妈,就是不答应,心想你不是磨叽吗,就不搭理你了,看你认不认错!

B:出门前,催促声一直在宝宝耳边响起:“快快快!你看吃个饭都弄得到处都是,快别自己吃了,我喂你吧!”“穿衣服怎么那么费劲,反了,脱下来,教你多少次了就是记不住!”

C:早晨起床,宝宝刚一表现出磨蹭的苗头,火腾一下就上来了,大吼起来:“你看你!刚换的新衣服,又成这样!到底还想不想出门了?烦死人了!”

吼叫型父母也“分派”,快对照选项看一看,你属于哪种类型的“吼叫派父母”:

选A冷漠生硬型

父母虽然斯文少言,当面对宝宝“无理取闹”时并不会及时发作,但他们会用沉默来对待宝宝的哭闹。这种方式看起来属于“低分贝”,但却有高杀伤力,因为不明所以的宝宝面对沉默生气的父母会更加无所适从,他会受到这种对立情绪的感染,变得更加“不可理喻”。因此“冷战”虽不会让耳朵受太多罪,但宝宝心灵依旧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

选B急功近利型

父母性格急躁,追求结果忽略过程。其实,宝宝各方面协调能力及动作自然没有成人那样发育完备,所以慢是有道理的,是正常的。如果在他做事时,旁边总有人催促或者有人代劳,那他的动手能力将永远得不到发展。这种父母吼叫分贝指数属中等,由于其声音持续不断地出现,对宝宝的影响还是很大。

选C生气易怒型

父母性情不稳定,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都可以引起他们的怒火。尤其是当他心情不好、身体情况欠佳时,如果宝宝再来“捣乱”,就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有时周围的人对他情绪的爆发都会感觉到莫名其妙。特别是宝宝,面对一个情绪化很严重的父母,时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点燃了父母的“火药包”,情绪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在最信任的人那里得不到安全感,令他十分疑惑和焦虑。通常情绪化的父母也会有一个情绪化的宝宝,一家人的情绪会相互传染,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父母吼叫的分贝指数最大,对宝宝的伤害非常大。

在公共场合,宝宝的行为让你特别“冒火”时,你怎样做呢?

A:火气一下子冒上来,但碍于面子没发作,强忍住怒火,满足宝宝的要求,等到没人的地方,好好收拾他。

B:宝宝哇哇哭着躺着地上不起来,妈妈不吃这一套,一边吼着一边拉起他,巴掌啪啪落在小屁股上。

C:先好言相劝,如果实在不奏效,直接走人,宝宝见妈妈走了,赶紧起来追妈妈,妈妈还是不理他,自顾自往前走,看谁拗得过谁!

在公共场合父母会相对紧张,生怕宝宝做出令自己感到难堪的事。往往越是担心,宝宝越是会出难题。

选A:这类父母比较“爱面子”。所以宝宝做了同样的事,如果在家就会被大吼一通,甚至挨几下屁股;但在外面,父母就会碍于面子“委曲求全”,先满足宝宝的要求,哪怕这个要求是无理的,总之不能在外面丢人现眼。这最容易让宝宝钻空子,他会发现当众提出无理要求容易被满足,不行就撒泼打滚,哪怕回家后吃顿苦头也值得。这样一来会恶性循环,你会发现你越来越会受到他的“控制”,这正是父母自己造成的结果。

选B:这类父母遇到宝宝“无理取闹”才不会束手无策,不管三七二十一吼叫巴掌一起上,看看谁治得了谁!这种蛮横态度似乎暂时对付得了宝宝,可等到他长大呢?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粗暴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到那时再想和孩子好好沟通恐怕为时已晚。

选C:很多妈妈在公众场合都这样做。把孩子往地上一扔,自己哭去吧,我走了。有的宝宝见妈妈走就紧张地大哭着追;有的就是不起来,就拧上了!妈妈本意是想让宝宝赶紧结束无理行为追自己,好赶紧一起离开“是非之地”,可这招究竟管不管用,还得看宝宝心情!总之,这属于“冷暴力”的一种,不可取。

父母hold不住,宝宝也失控

我们和孩子是最亲密的关系,但却仿佛是他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永远不明白他为什么发脾气,他也永远理解不了你的心情,当我们精疲力竭时,就会拿起最后的武器——吼。但吼,终归是对孩子有伤害的。

宝宝做事畏畏缩缩,不自信

在父母吼叫中长大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怯懦,心时常紧缩着,不知何时何事会引发父母平地一声“惊雷”,长此以往,他就学会了不做事,或小心翼翼地做事,学会了看人脸色,当大人脸色稍一不对,就立马停住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很多父母会说,真不知道孩子怎么这么胆小,你看人家孩子……可却没有反思,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约束太多,是不是自己情绪容易激动,束缚住了孩子天性的发挥?每个孩子都应是活泼向上的,除非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很大阻力。

宝宝情绪化严重,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的妈妈说,我们家孩子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不如意也发脾气还号啕大哭,教育他甚至打他也不管用。他还摔玩具,出门还打小朋友,总欺负比他小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儿童最擅长的就是模仿。父母的言行会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产生极大影响。孩子脾气大,如果排除身体不适之外,那就是不正确的家庭教养造成的了。一般来说,频繁受到父母吼叫和责打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情绪化严重的问题。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他耳濡目染学会了用这种极端方式解决问题,当他有机会走出去面对外人时,也会用这种方式来对待比他更加弱小的人和动物,以此来消解内心的“怨恨之气”。

孩子真的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如果你付出了爱和接纳,孩子回馈的是爱和感恩的态度;如果你擅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孩子自然也会有样学样,和父母一样难以自控。吼叫不是教育,要学会控制情绪。

宝宝变得很乖,但就是爱讨好人

在父母粗暴的教养态度下,有的宝宝就会学乖,但也变得很爱看人脸色,很爱讨好人,奇怪吗?

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会为了别人的需要而轻易放弃自己的意愿,活得又累又委屈。这都是因为他在年幼时,父母粗暴的教养态度让他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只有很乖很听人话,才会获得父母和他人的喜爱,至于自己的感受,永远不重要。

孩子有这样的态度很危险,这不是自愿状态下的“大公无私”的高尚选择,这是为了获取爱宁肯牺牲自己的被动无奈之举。因此,我们要养成孩子健康的人格,不要用情绪来控制孩子,试图使他“听话”。

不吼不叫,教育宝宝来支招

坏情绪对亲子关系最有杀伤力,吼叫不如先立规矩

父母能控制情绪对于孩子的教养极其重要。父母温和与坚定地为孩子树立规矩,并用心与孩子一起遵守规则是孩子最乐于看到的情景。在一个家庭中,没有任何规矩,只有父母毫无控制的吼叫,想以此来试图控制宝宝的行为,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而立了基本的规矩,比如,去超市前说好他只买一样东西,多了不买,立好规矩全家就要一起执行,不要今天爸妈心情好就可以宽松,明天心情不好就严格执行。父母有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孩子是愿意遵守这些合理规则的,毕竟温和又讲道理的父母,远比不知何时何地就会大发雷霆的父母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了解成长规律,不对宝宝提超乎能力的要求

不管是立规矩还是提要求,都要看宝宝的具体情况,衡量他的实际水平。对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出门前穿衣服的时间也许正是他喜欢的玩耍时间,他觉得和妈妈逗来逗去很有意思,他不明白这么快乐的事妈妈为什么突然发火。当然就算他专心穿衣服,也没法像成人一样3分钟搞定这件事。

了解了宝宝的这种特性,就可以想一些他可以接受的特殊方式来应对这件事。比如把穿衣服当成比赛,或提前把他穿衣服的时间多留出10分钟,等等。总之,如果父母愿意蹲下来静静体会一下孩子的所思所想,愿意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事可以用十分轻松的方式来解决,如果你愿意保持这种与他心贴心的轻松交往的方式,他也会回馈给你惊喜,他真的很出色,比你想得更出色。

陪伴孩子的过程,是我们再次成长的过程

我们遇事总是习惯于互相指责:“这都是因为你……”可面对宝宝时能说这句话吗?很多妈妈在吼叫完后总感到懊悔,可下次又忍不住用同样的方式。

孩子就像天使,他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并修正这么多年来走过的错路。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在与宝宝相处中,努力修正错误言行。慢慢就会发现,我们在学习中学会从宝宝的角度来看问题后,吼叫越来越少了,对身边的人我们也仿佛变得越来越宽容,恭喜,你在宝宝的帮助下,心越来越柔软,人生也越来越圆满。

只有优秀的父母才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能控制情绪的父母才能有性格健康的孩子。掌控情绪,才能掌控未来!应该感谢孩子,是他让我们拥有反思的机会。无论我们曾经是否吼叫过孩子,都要加油,我们都走在一条成长的道路上。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