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如何优雅地拒绝别人逗孩子玩

来源:网络


如何优雅地拒绝别人逗孩子玩

很多人喜欢逗宝宝,多是出于对宝宝的喜欢与善意。不过,大多数过分热情的“宝宝粉丝”并不太细心,逗宝宝的时候可能不小心伤害了宝宝的健康也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实在令妈妈们大伤脑筋。拒绝吧,好像有点伤和气;由着他吧,又担心对宝宝有影响。真是左右为难,如何优雅地拒绝别人逗孩子玩呢?

一、面对:强摸、强抱、强吻、索吻

宝宝可爱粉嫩的肉脸、笨拙呆萌的动作,让人一看心生爱怜,忍不住伸手捏一下,甚至一些过分热情的"宝宝粉丝"会来个熊抱、强吻……如此零距离逗孩子,就没想过如果成人携带病菌可能会将病菌传染给孩子?化妆品等有毒品也可能危害孩子?想想都觉得可怕,保护好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在心中默念五次"孩子只许看不许摸"之后,勇敢地拒绝别人逗孩子吧!

“优雅拒绝”技能Part1

1、直接拒绝。

如果是熟人,这招应该更直接了当,可以说"请不要老捏/抱宝宝,这样会不卫生耶!";

2、婉转拒绝。

如果不太好意思,可以用和善的以宝宝的口吻对他们讲"谢谢爷爷奶奶这么喜欢我呀,但是捏多了会流口水就不好看啦!";

3、转移注意力。

要将宝宝从别人视线中转移才可能免遭"毒手",例如可以在别人的一通赞美之词说完后,就把宝宝的脸转向自己:"来,阿姨说宝宝长得胖呢?妈妈来看看胖不胖啊!"

二、面对:美食的“诱惑”

亲人朋友们吃东西,看到宝宝可爱也非要给宝宝尝尝,可是有时候那些东西都不适合宝宝吃。而且,宝宝小,抵不住美食诱惑啊,很容易"傻乎乎"地尝一口。这下可急坏了旁边的妈妈,说不要吧,别人还以为是客气硬要塞给宝宝吃。

遇到这样过分热情、过分客气的亲朋,真让妈妈很无奈,这个时候妈妈们别不好意思,发挥你们的小宇宙,快想出各种类型的理由搪塞过去吧!

“优雅拒绝”技能Part2

1、经典派理由:"宝宝这几天有点咳嗽/喉咙不好/上火呢!"

2、婉约派理由:"自家宝宝还小不适合吃"、"宝宝是刚吃好饭出来的"、"宝宝现在还小,我们还没有让他吃这些零食呢。"

说这些话之前,最好先代宝宝先谢谢人家的好意,然后用温和的口气告知,多数情况下其他家长也是了解和认可的哦!

3、代收派理由:"宝宝现在不饿,待会儿吃。"

实在无法拒绝的热情,妈妈们可以先接过别人的食物,然后说"宝宝现在不饿,待会儿吃。"这样可以优雅地将食物带回家再作决定,挑选宝宝可以吃的吃,宝宝不能吃的就直接自己吃或者其他家人吃了。

三、面对:挠痒痒逗笑

如果是宝宝父母的熟人,特别喜欢跟宝宝做亲密的肢体接触:抓痒痒。能够一直看着宝宝开心地发笑,是作为父母最欣慰的事情。通过与宝宝的肢体接触或者情感交流让宝宝自然地笑,这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通过挠痒痒这种方式让宝宝被动地长时间地笑则是不可取的。

这么小的宝宝还没有自主意识,如果笑的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导致宝宝缺氧,严重的甚至窒息,这个担心不无根据。如果宝宝是主动笑的话,身体的条件反射会让宝宝有节制地笑,不会产生缺氧这种现象,但"被迫"一直笑就十分危险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情况,千万不能逗宝宝笑,就是在宝宝吃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导致食物直接呛入食管,非常危险。

“优雅拒绝”技能Part3

1、直接说吧。“哎哟,这样子跟宝宝玩,太危险了!(接着把可能造成的影响讲清楚)”

2、如果觉得还是太直接,来点婉转吧!“哎哟,这样子跟宝宝玩,他可能会累了呢!我发现一个有趣的游戏,要不我们试试看……”

四、如何正确的逗宝宝呢?

适当逗玩宝宝,可以锻炼其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促进身体发育。但是过分逗乐宝宝带来的健康和心理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逗宝宝,最好的方法是逗宝宝笑。爱笑的宝宝长大后多性格开朗、有乐观稳定的情绪,这非常有利于其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乐于探索、好奇心强,会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专家最推荐的5个逗乐宝宝的小游戏有

1、躲猫猫

大人在宝宝面前用双手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突然把手拿开,并发出"喵~"的一声,宝宝会很惊奇,接着便会发出笑声。

2、做鬼脸

尽可能的对着宝宝做可爱、有趣的鬼脸,宝宝看见爸爸妈妈做的鬼脸后,就会开怀大笑了。要是能加上各种有趣的动作和声音,效果就更好了。

3、怪腔调

说话时故意拿腔拿调,动作夸张,表情丰富,会让宝宝一直盯着你看,说不定就会露出一个小笑脸。妈妈弹舌头发声,爸爸吹口哨或打响指等声音都会让宝宝很喜欢。

4、斗牛士

和宝宝头对头,轻轻地顶来顶去,然后嘴里说:哞哞~假装是两头牛在打架,宝宝会觉得很有趣。

5、骑大马

坐在沙发上,让宝宝坐在自己大腿上玩骑大马的游戏。上上下下的小颠簸会让宝宝笑出声。

温馨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在逗宝宝笑的时候,切忌不要在宝宝刚刚吃完奶之后,否则宝宝太兴奋,会引起吐奶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