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让宝宝顺利度过恐惧心理

来源:网络

怕黑;怕老鼠;怕坏人;怕屋子里有妖怪……无论3岁的孩子还是6岁的孩子,几乎都有恐惧的事情。小孩子嘛,有些恐惧心理可以理解。但有家长不理解,孩子怕的都是些看起来根本不值得恐惧的平常东西。

案例1:恐惧自然现象

一天,妈妈和方方在公园游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妈妈连忙带着方方到附近的室内躲雨。阴沉的天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紧跟着传来一串闷闷的声音,跟着一声巨响,惊雷似乎就在屋顶上炸响。方方吓得脸色发白,一个劲往妈妈怀里钻。

解读:隆隆的雷声大作,孩子感到恐惧,是非常自然的表现。因为年龄幼小,他们对于很多自然现象都可能产生恐惧心理。例如打雷、闪电、黑暗等等。其实就算是大人,也会对某些自然现象产生恐惧。对于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家长用柔和的话语安抚,并用简单浅显的道理向他解释,鼓励他变得胆大些,同时做出好的表率,就可以帮助孩子消除这种类型的恐惧。

案例2:受恐吓

3岁的祺祺不知从何时起变得很怕猫。有一次妈妈带她去看姥姥,姥姥家里养了一只大黑猫。祺祺一看到黑猫就吓得直往妈妈身后躲。小表哥不以为然,抱着大黑猫举到她面前,祺祺马上就吓哭了。原来妈妈曾经因为祺祺晚上不肯按时睡觉,经常说“要是不乖乖睡觉,就会有一只大猫悄悄走进来,张开血盆大口咬你……”

解读:一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会采取吓唬的办法,孩子害怕什么就说什么,猫啊狗啊大灰狼啊鬼啊,甚至还有医生。这样的吓唬手段,往往“立竿见影”,父母也就乐于重复使用。但孩子太小,长期被这样吓唬,就会使得神经总是处于紧张状态,等见到真人真物,就会表现出像祺祺这样的举动。有些孩子还可能因此对成年后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家长要避免用吓唬的方法来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

案例3:做噩梦

5岁的小柯最近有些古怪,每次睡觉前都磨蹭着不肯上床。实在是困得不行了,才沉沉睡去。有一次,妈妈经过他的睡房,突然听到小柯尖叫了一声,推开门一看,小柯还在沉睡。妈妈觉得很奇怪:难道自己听错了?

解读:晚上睡觉前,妈妈搂着小柯问他为什么不想睡觉。小柯沉默了一会儿后,告诉妈妈,他睡着了之后,就会看到一些毒蛇,还有拿着武器的坏人。妈妈终于明白,小柯做噩梦了。原来最近小柯在看一些图画书时,上面经常出现毒蛇啊妖怪啊等形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妈妈询问了专家后,就减少了小柯看这些图画书的频率,增加了一些正面题材的书。同时告诉小柯,毒蛇距离我们很遥远,虽然可怕,但不会跑进家里。一些妖怪也是不存在的。况且有爸爸妈妈保护他,等他长大,变得懂事勇敢了,就更不怕这些东西了。小柯从此不再怕睡觉了。

专家的话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会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这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辅之于正确的表率,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就会渐渐变得自信和胆大。切忌用孩子恐惧的对象来恐吓孩子,否则孩子受过恐吓会形成条件反射,加重恐惧反应。

心理学上有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小狗恐惧,家长就可以先在远处让孩子观察小狗的举动,同时告诉孩子,小狗如何如何可爱,如何如何通人性,如何如何温驯等。经过几次,孩子适应之后,就可进一步缩短距离,直到让孩子最终敢于去抚摸小狗。如果孩子比较抗拒,也不要强迫他,多试几次,他总会慢慢适应的。

有些孩子怕黑、怕水等,都可以这样一点点地让他逐渐适应,最终变得不再恐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