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为何小小的孩子也会“焦虑”

来源:网络

儿童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无指向性的恐惧、胆怯、心悸、口干、头痛、腹痛等。

一 儿童心理焦虑症类型

儿童心理焦虑症按其性质分,主要有以下5种:

1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2 境遇性焦虑

境遇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儿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然不可终日。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延往往会自然消失。

3 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4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5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二、孩子为什么会有焦虑心理

按理说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可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出现焦虑的心理,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紧张焦虑的成因非常复杂,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环境引起的。

先天气质起一定作用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的宝贝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见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长大一些后,他们中的一些依然表现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有些父母很纳闷,自己带孩子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孩子这么“磨人”?在这里,先天气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环境因素

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大多具有焦虑气质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容易焦虑,或情绪易急躁。不难想象,遇事经常紧张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虑的;而情绪不稳、爱责打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长期被忽略、责打、否定的状况下,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父母要求过高

如今,更为多见的焦虑是父母通过对孩子实行超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高标准,孩子的表现很难让父母满意和认可,他们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

过度保护和溺爱

过度地保护和溺爱孩子,使他缺乏独立性发展,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家人的过度包办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能力的锻炼机会,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父母关系不和谐

也有很多孩子的焦虑影射了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比如父母在婚姻关系上有裂痕,他们自己不愿意面对,而通过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来弥补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时也会下意识地配合父母,表现出一些焦虑的症状,使家里的矛盾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愿地做“替罪羊”,从而避免父母关系的破裂。

三、如何化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1、对孩子的意见予以鼓励

从身体和智力发育上来说,孩子大约在7岁左右会开始出现一个质的飞跃。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孩子开始发展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自己的思想。由于世界向他敞开了更宽广的一扇门,孩子不再认为爸爸妈妈是绝对正确的。当家长的意见越来越多地受到挑战时,说明孩子正在充分发育和成长,千万不要予以压制和打击,最好是通过鼓励和讨论的方式,帮助他学习更周详地思考和表达。

2、根据具体情况来对待孩子的“无礼”

当孩子故意表现出无礼、叛逆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些行为究竟在哪些方面越过了底线?反映出何种心理诉求?如果只是偶然才出现顶嘴叛逆的话,家长则不必过于敏感,适当的叛逆行为对孩子来说可以缓和情绪的波动。然而,如果这种无礼的行为继续下去,那么就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明为什么这种行为会使人感到厌烦,并且共同制定一些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

3、注意孩子情绪波动的爆发模式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焦躁情绪都是短暂的,但如果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较长并且经常出现,家长则要考虑寻求专家的帮助。同时还要注意以下情况:孩子的吃饭和睡觉情况是否有所变化、是否有不想去上学或不想去朋友家串门的情况、是否表现出精力不集中或功课落后的情况等。这些都是焦虑情绪的征兆,应该及时给予重视,寻求解决的办法。

四、 5种快乐运动,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情绪

孩子的焦虑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也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比如频繁地转学、搬家,都可使孩子的情绪变得焦燥不安。怎样令孩子摆脱焦虑呢"?"儿童教育专家列出了5种快乐运动,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情绪。

一、荡秋千。每天荡秋千20分钟,大脑分泌的“快乐因子”呔多芬会增加80%。父母当“助力推动器”兼保护人,对融洽亲子关系有良好助益。

二、放风筝。放风筝不仅让孩子享受到空旷地带的新鲜空气,放线、收线也锻炼了臂力和眼力,使孩子心胸开阔。

三、钓鱼。焦虑的孩子常缺乏耐心,垂钓是锻炼耐心的好办法。对孩子讲清垂钓的目的——我们不完全是为钓鱼而来,最后收获的也许是惊奇和意外,还可辅导孩子将垂钓收获画成儿童画。

四、水中跑。可在泳池、河边、海边浅水区进行,长期坚持不仅令孩子变得更结实,也能使情绪更平稳。一般在水中跑20分钟左右,能让一个沮丧的孩子迅速平静下来。

五、双手接球(或物)。双手接球的练习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可帮助孩子驱除杂念,如愤怒、不安和沮丧等。习惯养成之后,孩子一旦感到烦恼,就会试一试自己的“杂技”。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