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来源:网络

常说“请、谢谢”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把“请、谢谢”肯挂在嘴边:家人之间为对方做事情、为家庭付出,彼此要相互感谢;在社会上为人处世,也要有说“请、谢谢”的习惯。一句谢谢虽然简单,却能为孩子播下感恩的种子,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别人为自己做出了什么,并要对别人的付出表示感激。礼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将感恩的心态内化于人格之中。

教育的最大境界是“润物自无声”。也就是说父母的教育要不露痕迹,愈自然,愈贴近生活愈好。如果家长太勉强,总是提醒孩子:“你没说谢谢”、“你真不知道感恩”,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破坏了亲子关系,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物质上父母不要超量满足孩子

得到越多,要求越多,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是。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家长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能超量满足孩子,不能让孩子有标准太高的物质生活,父母不能当孩子的提款机、印钞机。相反的,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吃点苦,还要在合适的时候对孩子说“不”。

家境普通的孩子一般懂得知足和感恩,因为他们的欲望父母并不能全部满足,比如一年只能出去旅游一次,或者家境不允许他们总去游乐场玩。这样他们就会非常盼望宝贵的旅行或游玩机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体验。而什么欲望都能被满足的孩子,快乐其实很少,人对唾手可得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超量满足孩子,一定要设定限制,并且延迟满足。通过限制,让孩子体会到期待、盼望的感觉,让孩子珍惜事物的价值,帮孩子学会自律、知足,学会珍惜,进而生出感恩之心。

在美国,当孩子提出超出限制的要求时,家长都会拒绝。即使有的要求没有超限,也不会一口答应,而是先让孩子说出理由,或者让孩子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达成愿望,这样他们的快乐感更强,而且更珍潜。而且,家长自己要通过节俭自律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一切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全部要靠努力才能维持,这样孩子才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而感激他人为自己的付出。

巧用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在西方的家庭中,父母常把各种节日作为孩子的感恩教育时机,比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孩子会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或父母,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中国的家庭往往反过来,孩子的生日很隆重,家长的生日很普遍,教师节都是家长买好了贵重的礼物让孩子送,节日的味道都变了。

家长不要怪风气,而要从自己开始改变,对自己的生日和节日要重视,让孩子自己亲手做礼物送给老师。感恩绝不是贿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和祝愿,家长能顶住压力,对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做人的教育。

学习为别人付出

父母有机会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做义工,探访生病或者独居的亲友,不需要的书、玩具或衣服,可以送给需要的人。

平时看电视,家长可以有意识让孩子多看新闻,关心自己生活范围外的世界,尤其是发生在那些偏远地区或落后国家的事,更可以引发孩子的思索,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自己要珍惜上天赐予的幸福和学习机会,以便将来有机会去帮助别人。家长要教给孩子“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让他们从小就有慈悲心、惜福心和感恩心。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难相处的,教他们感恩比较有困难。父母可以借助第三者的力量,请其他人帮忙教孩子,比如跟孩子熟识的叔伯、阿姨,或者孩子最信任的亲戚朋友。孩子会反抗父母,但也许会听进其他长辈的话。不管孩子多大,都还有机会改变,在他们心口里一次又一次播下感恩的种子,就终有开花结果的一天。

养成“惜物”的习惯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注重“惜物”,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感恩的意识。比如,家长准备的一日三餐不能太奢侈,营养满足,够吃即可;吃饭不能任孩子把饭粒掉满桌,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吃剩下的饭菜不要轻易倒掉。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对于妈妈来说,逛街买衣服不能冲动,“购物狂”的妈妈只会给孩子做出坏榜样:没穿几次的衣服,不要因为不流行了就扔掉;鞋子只是底部磨损,修修就能穿,也不要说扔就扔。如果父母没有惜物意识,而偏要教育孩子珍惜,这未免太过牵强。

孩子懂得感恩之后,就会想去回报。经常感恩,就会更加努力地回报别人。而付出越多,他们的收获也会更多。所以,家长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相当于把他们带上了快乐和幸福的道路之上。倘若孩子能对生活有感恩的态度,他们的心中便有一块“良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会在其中生长。而且,由于感激的力量,美好的东西还会像磁石一样,把幸福源源不断地吸引到他们身边来。

总结: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爱心、同理心(公德心)和感恩(惜福)心,每一颗心都是孩子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离不开的。家长从小培养孩子这六颗心,就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精神财富,使他们人生的道路走得更稳健、更成熟、更长远。父母给孩子一碗饭,会使他长大;但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和理念,却会使他伟大。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父母不要只看眼前的一些表象成或败,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是他内心深层次的积极因子。父母把做人的道理教给孩子,才是给孩子人世间最丰厚、最完美的财富。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