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不必过分强调性别

来源:网络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女孩因性向喜好去参加足球队或学跆拳、柔道等,在社会适应力上也较为优秀。倘若只为了社会的既定认知而限制了孩子原本有兴趣的活动,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限制孩子未来发展的多样性。这种观念上的偏执家长们要认清。

幼儿园开设兴趣班,舞蹈和绘画班里都是女生,而足球班是一水儿秃小子。老师曾建议按照孩子的喜好报班,但都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女孩要文静男孩可以淘气些。给男宝宝买衣服时,妈妈们发现袜子上有一点蕾丝也要剪掉,而女宝宝也决不买皮球当礼物……

大部分父母对于性别都有既定的观念,比如女孩子不可随意大动肝火,男孩子不可任意悲伤哭泣,让孩子一味的按性别印象来克制情绪,只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痛苦。想要让孩子真正的发挥才能与资质,为人父母者要适当地从“性别意识”中抽离。

有能表现出怒气的妈妈和表现出悲伤的爸爸,对孩子而言,会比传统家庭(男女区分)中的孩子来得容易与朋友相处,压力也较小。

人们常把男性是“威武的、活泼的”,女性是“软弱的、服从的”这种二分法来替两性做刻板定义。然而男性之中也有“虽然活泼却又胆怯的人”,女性之中更有“坚强又具行动力的人”。只以“男生是攻击性的、女孩是情感丰富的”来解读孩子的行为,会有失准的时候。这是因为除了性别特徵,孩子也会根据其内在感觉和行动状况,而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往往因为被刻板的性别表现要求,而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男孩、女孩都有基本人性。

孩子最初接触的照顾者通常是母亲,所以性别意识的观念启蒙也是来自于母亲。

一般来说,母亲会觉得女儿和自己比较亲,不仅是性向特质相似、行动上也更亲密,还有自己想表达的情感,通常女儿也比儿子更能理解。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儿子学习在情感上的表达方式的机会,母亲本身不先去设限,才能给予情感教育上最适当的教养。

不去强调刻板的角色扮演。“你是女孩所以要文静”、“你是男孩所以要勇敢”,在要求孩子时不要加注“性别”的说法才会中肯,孩子要文静还是勇敢,只是对身为一个人在气质上的要求,无关于性别。因此,与其说“你是男孩所以……”或“你是女孩所以……”还不如强调“我是我”的观念。

妈妈对两性特质较敏感,抚育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女孩子更女性化”,而“男孩子更男性化”的倾向。男性拥有对人的情感敏感度较女性低的特质,却意外的最适合与孩子相处。根据调查显示,常和爸爸相处的孩子,女儿比其他孩子更具竞争意识或采取主动出击的表现方式,而情绪上的反应也相对减少。儿子则比其他孩子在情绪的表现上更为丰富,在攻击性上也会比较减少。爸爸的男性开放特质,能让孩子自由的表达本能所反映出来的情感。

因为“觉得”男孩喜欢汽车,女孩喜欢洋娃娃,所以毫不考虑就以此标准购买玩具给孩子是不当的做法。与其以性别来区分玩具或游戏方式,更应该用性格及本身性向兴趣来决定,并增加玩具性质的多元性。

有一天,如果女儿跑来要求说“我要去踢足球”,你该高兴女儿有旺盛的体力和健康的体格,儿子突然说“我想学插花”,那么更该高兴他具有柔软的心与审美意识。只要父母本身不设限,那么你会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差别都不大,因为他和她一样都能积极竞争又情感丰富。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