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宝宝学说话要及时矫正发音

来源:网络

一、怎么训练宝宝说话

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要按顺序和规律培养教育,使小儿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语言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当小儿开口说话后,就可以根据小儿的年龄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了,包括婴幼儿语言能力训练、多字口头造句训练、表达相同内容的训练和语言寓意训练等。

创造一个能促使婴儿不断咿呀学语的愉快环境,以提高婴儿的发音质量。妈妈的爱抚、语言和笑声,最能鼓励婴儿做出咿呀反应。家长尽量多和婴儿交谈,长时间的沉默会使婴儿感到寂寞。

①培养婴幼儿理解语言,要和小儿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就是干什么说什么,比如,吃饼干时,就告诉孩子:“等妈妈给你拿饼干去。”拿着饼干时,妈妈还可强化一下,对婴儿说:“这是饼干,多好吃啊。”

②小儿会说话时,也要本着做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教孩子说话。

③教小儿说话要趣味化、游戏化。如要教会孩子说“请”,妈妈就可说:“汽车来接熊猫了,宁宁快说,请熊猫上车吧。”如要教会孩子说“再见”,妈妈说:“爸爸上班去了,宁宁快说,爸爸再见。”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孩子就容易学会。

多字口头造句训练

多字口头造句训练是作文训练的第一步,它不仅能够培养小儿语言的自觉性和完整性,还能够培养小儿语言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是一项可以长期坚持的训练。

据研究发现,那些长期坚持训练的小儿,词汇量丰富,表达清楚,口头作文能力很强,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出色的短文,入小学后作文能力远远超过同龄人。

表达相同内容的训练

让小儿用不同的词汇,说出相同内容的话,能有效地训练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小儿学会多种表达思想的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孩子有目的、有条理地自我整理语言材料的能力。

例如,找出相同的句子,家长就可以引导小儿从多方面去思考。如从出生年代的方面就有“甲的出生年代比乙早”,从甲、乙所受的教育方面有“甲上大学,乙上小学”,从生活方面有“甲每天上班,乙的妈妈每天送他上幼儿园”等。另外,还可以从称谓方面、亲属关系方面造句。

总之,只要小儿学会了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就会找出很多符合要求的句子,小儿表达方式也会逐渐丰富起来,语言会变得灵活、生动、准确、充满智慧。

语言寓意训练

对语言寓意的理解,以及成功地讲出富含寓意的句子,可以认为是很好地掌握了一种语言的标志。

研究表明,就是一些成年人,也常不能理解一些寓意深刻的句子与文章。当然,小儿学习理解充满寓意的句子的难度是较大的,但并不是不可以,只要家长耐心地指导,不断实践,小儿是能够较好地完成的。

要培养小儿理解语言的寓意,家长首先应向孩子讲解一些充满寓意的句子,并让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应用,让他们真正学会去领悟语意中的寓意。

另外,家长还应为小儿创造必要的环境,在适合的环境中说出含有寓意的句子,这样有利于孩子理解和掌握。例如,语言中的“说反话”是最常见的含有寓意的句子,家长可以在小儿做了错事时“表扬”他,以此来让他“身临其境”地悟到“家长的表扬”实际上是最严厉的批评。渐渐地小儿就会在不同环境中学会去领悟他人语言中的寓意,并根据具体情况说出含有寓意的句子。

二、宝宝说话结巴怎么办

语言学习的确是小儿成长发育的一大关键问题。家长若对孩子的语言教育差,孩子就容易形成不良语言习惯或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标准、口吃等问题。对于无先天畸形的孩子,如果存在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家长要及早着手进行纠正。因为越早纠正,越容易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语言时)便有一个发音清楚、条理性强、语法规范的基础。如果到孩子有一定语言能力并形成习惯以后,再纠正错误就比较困难了。

纠正口吃的方法有:

①不要训斥和讥讽孩子,要耐心地做示范。

②让孩子听广播和电视里播音员的发声,并鼓励孩子模仿正确发音。

③发现孩子在模仿不良发音,如模仿口吃者及方言时,要及时制止,并把正确的发音告诉孩子。

④减少小儿心理紧张的环境,可以事先告知让他准备充分或减慢语速等,让小儿心情放松。

三、宝宝学说话时间

①多和孩子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讲话,别以为孩子不会讲话,觉得对他们说话没用,他们也听不懂。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能听懂你说的任何一句话。

②对6个月以后的孩子就可以用普通话给他们讲故事、念儿歌,让他们多接触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标准的普通话。

③给孩子准备一个放音机,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喜好给他们放儿歌、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知识百宝箱等,这样既可以给家长节省时间,而且孩子也能学到标准的普通话。

孩子通常在10~13个月开始能说出简单的话,少数孩子可能较早些,较迟的要到15个月。如果过了这个阶段还不能说,应找医生检查。不要等到孩子2岁后才去检查。因为第二年是孩子需要学习很多语言的重要时刻,如果放任自流,将失去解决语言问题的机会。

四、矫正小儿发音不清

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检查时并没有发现有器质性的病变,可就是发音不清楚,说话经常是除了妈妈以外别人难以听懂。这种情况和孩子的语言环境很有关系,如在学习语言的早期阶段与发音含糊不清的家长较长期地一起生活,通过模仿就学习到发音不准确的语言。有的家长听到孩子不准确的发音,并不太在意,只是善意地笑笑,孩子得到这样的暗示,会加重发音不清的现象。

一般认为,在汉语普通话中,正常的语音发育期在出生后到5岁之间,5岁时小儿的语言发育基本完成。所以,如果孩子在5岁以后发音仍然不清晰的话,则应找医生做检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此时,父母说话要顺畅、清晰,给孩子以效仿的表率;要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树立信心,开始时语言表达的节奏不妨放慢一些,逐渐加快;还有,多唱歌、背诵儿歌或朗诵诗词,借以调整心理,可使语言表达趋于正常。

五、莫轻视小儿声音嘶哑

小儿声带较细,位于喉腔气管的最上端。出现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原因是发生了急性喉炎。容易有呼吸困难或窒息,需要毫不犹豫地去看医生。小儿声音嘶哑除了患急性喉炎以外,还有如下可能:

①当说话比较多、大声喊叫或比较劳累的时候可出现声音嘶哑。

②有慢性喉炎,声带肥厚,声音会变得低哑。

③有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导致声带闭合不严,声音嘶哑。

④声带张力差,如声带松弛,不能拉紧,闭合时声带间形成梭形空隙,闭合不严,造成声音嘶哑。

⑤声带运动受限,如声带麻痹、喉狭窄、受损的声带不能向中间闭合,发声时会因为漏气而感到费力而且嘶哑。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