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如何做一个不唠叨的家长

来源:网络

好父母会尊重孩子,变“说”为“听”,只是对孩子提出原则性建议,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同。反过来,如果孩子长期被唠叨,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以及逃无可逃的处境,他们就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保护自己。

第一招,父母要尊重、认同、接纳孩子,然后在真诚和热情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孩子。

其实,这已不单是解决唠叨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儿童教育的核心。比如,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那怕是孩子不足的地方,就不会采取打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样,能积极关注孩子的父母,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在事情发生以前,就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第二招,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唠叨的“天敌”。

俗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说明当交流双方有良好的关系,再多的话也不会感觉啰嗦。所以,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就算父母属于多话的人,在孩子出现问题后无比的“碎道”,由于所说的话都是尊重孩子的,孩子也不会感觉到难听和反感,就愿意听家长唠叨了。

第三招,父母要善于放稳心态,在生活中自己要学会减压。

唠叨的根源是在于父母的焦虑,虽然适度的焦虑对人是有好处的,但不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得志,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终归是孩子,要允许他们犯错和给予改过的机会,过高的期望与浮燥的情绪都不足取。另外,情绪轻松的父母,会使孩子降低“防御”心理,显得比较听话。

第四招,父母要注意说话语调,要低声和悦的说,不要带有抱怨情绪。

孩子判断父母的情绪,除了看表情和神态以外,主要靠说话的语调。当孩子接收到悦耳的话语,先感受到的是舒服,他们不会先采取“自我保护”的方式,就算家长话多孩子也不会感觉唠叨,也能按照家长所说的去做。所以,对孩子使用亲切的语言,远比采取命令、喝斥要好。

第五招,对认字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留字条。

如果家长事无巨细,都对孩子反复强调和叮嘱,不仅使孩子听到后面就忘记前面,同时也因为话太多都没有讲到点子上,孩子也不知道到底那个是重点,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对一些孩子真不容易记住的事情,与其不停地用嘴说,还不如动用“烂笔头”,给孩子写一个备忘的纸条,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第六招,父母要给孩子独处的时间,别没事找事地找孩子说话。

对于孩子学习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学会思考,以及做事认真和耐心。可实际情况是,许多父母借着“关心”孩子,不停地对孩子问寒问暖,这就等于不断打扰孩子的注意力或影响思考。所以,在孩子学习时,父母不能因为过分关注分数,就不停地唠叨让孩子倍感压力。

第七招,当父母发现自己唠叨,可以强制自己采取分时说话方法。

也就是说,当自己有情绪而不停的说,容易变成情绪发泄,这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家长就暗中计时,说到1分钟就不再说了,把其他要说的话“咽”下去,告诉孩子他们现在有说话的权利,这不仅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也给孩子留下辩解的时间。如果孩子不说,那也一定要等超过自己说的时间后,才能接着说。

第八招,父母要抛弃想当然的思维模式,学会倾听。

人的交流都是一个说一个听,两个都说是吵架,两个都不说是顶牛。让孩子多说一点,家长必然要少说,这不仅对判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了解真实想法大有帮助,也对最后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方法。所以,家长要静下心来,让孩子把话说完,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要着急打断和进行指责。

第九招,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回应。

唠叨,从形式上看,正是因为对方没有回应,说话人为了避免过早结束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所以,家长从孩子婴幼儿阶段,对他们的要求要有及时的响应,并根据要求是否合理进行说明。这样示范以后,孩子自然知道,父母说对时就要明确表示认可,对父母不正确的要明确表示不同意,并说明理由。父母得到回应,也就不会再唠叨了。

第十招,父母说话前,最好先打好腹稿,每次只重点说一个问题。

唠叨在表现上就是说车轱辘话,这就是其思维混乱、没有重点。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分不清轻重缓急,还将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所以,父母不要指望孩子能一次改掉N个问题,他们每次能保证一个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同时,孩子在行动上自然会有轻重缓急。

第十一招,父母要学会放权,敢于放手,孩子的问题没有那么可怕的。

父母的唠叨,虽然说是畸形的“爱”,但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好的。如果父母从小敢于撒手,孩子早一点摔跤、犯错误就比他们长大以后再出类似情况要好。当孩子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以后,也许家长就会发现,孩子根本就不给你唠叨的机会了,因为他们已经学会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了。

第十二招,父母要说孩子听得懂的话。

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他们无法按照成人的对话方式进行交谈。若父母经常说一些孩子听不懂的词语或句式,那你的真实意图很可能被孩子误解,这直接导致问题不能解决。比如,父母带有强烈假设性的提问,会使孩子感到被审问,那怕没有几句话,孩子依然感到父母在唠叨和不信任自己。

其实,家长想避免唠叨,核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教育孩子要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需求,在有界线的基础上择机而教。所以,与其不厌其烦的絮叨,不如多理解和认同孩子,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该放手时要放手,该住口的就住口。只要孩子能科学地进行散养,他们一定能茁壮成长的,且一定会超出你的预期!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