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纠正宝宝坏习惯的60秒法则

来源:网络

0—10秒:迅速行动

如果孩子正拿着口红或吃着饼干,首先应该将口红、饼干立即拿走,而不是呵斥。自己也要暂时离开孩子制造的狼藉环境,以免忍不住心烦气燥,做出不当的举动。

10—20秒: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才能处理好问题。如果大发雷霆,甚至说他“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等,只能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而且这会让孩子只专注于你的激动情绪,却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20—30秒:了解状况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因为饥饿;看似不堪的涂鸦可能源于某个神话故事的启发……发现原因后,你就会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改善。

30—40秒:简短对话

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做错及其后果。注意,这个后果不是惩罚,是事情的直接后果。孩子越小,语言越少,让孩子能明白,如“我们不在墙上画画,应该画在纸上”等。

40—50秒:承担后果

惩罚孩子是家教中的下下策,只有在多次教育和劝告后依然屡次犯错时才可以适当为之。另外,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如他打了其他小朋友,就会承担没人跟他玩的后果。

50—60秒:强化结果

教育孩子要坚持一致性。如果父母无法履行诺言,并总是吓唬孩子,如“你再也吃不到饼干了”或“一个月不许玩”,这只能让孩子伤心,到最后降低自己的权威。父母的自我约束和言行一致是教导孩子的最好榜样。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