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与宝宝一起学 小小拼图怎么玩

来源:网络

听说能力是学习语言的关键要素,是幼儿时期父母培养训练孩子的重点。家长在教孩子玩拼图时,给他讲拼图上的故事,告诉他们拼图的方法和技巧,之后再让孩子复述故事,要他说出先拼哪块,后拼哪块。在这样的语言交流中,孩子的听说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拼图的另一大特点是需要动手玩。两三岁的孩子玩拼图,一拿一放会使手指的肌肉得到较多的活动,还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上臂肌肉,让小手变得灵活起来,从而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有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始于孩子有兴趣的游戏。如果孩子在3岁到8岁期间这个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就错过了培养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

那么,小小拼图可以怎样玩呢?

创意一:立体书

尝试让平面的阅读材料变得立体,满足宝宝动手操作的愿望吧!这样宝宝不但能看“书”,还能玩“书”。

立体书1:垒高书

用废旧的餐巾纸盒,在盒子上贴宝宝熟悉的城市建筑、汽车、房子、花朵、宝宝照片等,做成立体拼图。拼图纸盒的块数为2~6块,可根据不同水平的宝宝加减数量。由于每套拼板可以变换6面,且完成后都是一幅完整的图案,这样宝宝既学习拼图,开阔眼界,又发展宝宝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让宝宝学习关注细节。

玩法一:

当宝宝看到立体的垒高材料(纸盒),可以拿着纸盒开心地说话。比如:当垒到汽车拼图的一面,说“宝宝开车了!”——当垒到花拼图的一面,说“宝宝看花了”——当垒到骑马拼图的一面,说“宝宝骑马了”。

玩法二:

在做垒高(垒纸盒)游戏时,可以由爸爸妈妈一边讲宝宝熟悉的故事,一边将故事的角色和背景贴在纸盒上。

立体书2:围裙书

细心的妈妈可以在漂亮的围裙上DIY,比如贴上草地、海洋、天空等背景,在围裙的袋子里放宝宝喜欢的卡通形象图。爸爸妈妈可以穿上围裙,让宝宝自由地从围裙中拿出不同的卡通形象,粘贴在围裙的背景上,讲述着相同背景上不同主角的故事。

故事小搭档——《快乐的一天》:

“星期天的天气真好!小猫高高兴兴地到公园去玩。小猫玩了翻斗乐……”

爱心提示:当宝宝熟悉故事后,可适当增加故事的难度。让宝宝改变星期几、动物和玩的内容,比如:“星期一,小羊高高兴兴地到公园去了,小羊玩了滑滑梯。”

创意二:墙面书

给呆板的墙面和橱面,加入立体化的材料,一定增添不少生气。色彩鲜艳、有声响、会动的墙面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并带给宝宝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宝宝主动去认识环境并和环境积极互动!

墙面书1:卡通乐园

首先选好宝宝熟悉的卡通形象,这些形象可以是近期宝宝热衷观看的动画片的卡通形象。然后在绳子的两头分别拴两个卡通玩具,悬挂在橱面的吊钩上,接着在橱面上贴上宝宝熟悉的滑滑梯、转椅、小树、小花等照片,让宝宝通过拉绳子,让卡通玩具移动起来,这仿佛让宝宝置身于欢乐的卡通乐园,由于有了游戏的情景,大大激发宝宝说话的兴趣。

墙面书2:拉拉玩玩

爸爸妈妈可以为宝宝找来不同颜色、不同声响、不同软硬度的玩具,并用不同长短、不同颜色、不同弹性的绳子将这些玩具挂在橱门或墙面上。

在选择玩具时,应为宝宝选择生活中较熟悉的动物、实物,这样可以给宝宝的活动带来亲近感。绳子可选有弹性的,也可选没弹性的,可以满足宝宝探索的要求。宝宝在拉拉、摸摸、玩玩的互动中可以积累经验,探索并体验到不同材质、不同声响和不同软硬度的玩具。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