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宝宝如厕训练 应从何时开始?

来源:网络

什么时候开始给婴幼儿进行大小便和如厕训练的问题,目前专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同时也为此争论不休。

一些西方专家,以本杰明●斯波克(著有《斯波克育儿经》)为代表的延迟训练观点认为:孩子独立大小便是种相当复杂的行为,孩子需要感到来自肠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义,理解保持裤子干净和上厕所间的关系。应在生理和心理上准备好后再开始训练,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给亲子关系带来紧张,也会延迟完成训练的时间,因此他们认为早期训练的确有害,建议父母等孩子在身体、精神、感情上都准备就绪时再开始训练其大小便。

美国约克怀勒大学心理咨询教授、教育学硕士、医学博士、琳达●索娜在她写的《婴幼儿早期大小便训练》一书针锋相对批评道:“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次性尿布行业已拥有几十亿美元的资产,其婴幼儿顾问极力主张晚一些进行大小便训练会更好。此后不久,很多儿科医生和婴幼儿专家响应这一建议,等孩子到2岁以后才开始训练。专家们告诉父母,早期练习会造成心理伤害,并会惹来长期的麻烦。家长们深信不疑,他们认为早期训练的确有害。延迟训练曾给商家和父母都带来利益”,同时她认为“在把孩子当作朋友的养育观念的新时代里,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开心那么他们就会身心健康……这种教养方法无疑使大小便训练更加困难。”

另外一些权威儿科专家,尤其是我国一些儿科专家,在《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明确提出:“小婴儿的膀胱粘膜柔嫩,肌肉层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埋于膀胱粘膜下的输尿管短而直,抗尿液返流能力差易发生膀胱输尿管返流。随着年龄的增长,此段输尿管增长,肌肉发育成熟,抗返流机制逐渐增强。5~6个月后条件反射逐渐形成,在正常的教养下,1~1岁半可以养成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所以应该尽早的给孩子进行大小便训练,以便形成条件反射,孩子享受到皮肤干爽,清洁带来的舒适和满足,就逐渐学会控制大小便,完成如厕训练。更何况1岁半~2岁还是孩子养成如厕习惯的关键期。琳达.索娜教授在《婴幼儿早期大小便训练》一书中也阐明了这种观点,并且批驳了《斯波克育儿经》所宣扬的自由的、以孩子为中心的观点,并列举了延迟进行大小便训练所造成的种种危害。琳达.索娜教授认为:“延迟训练曾给商家和父母都带来利益,但同时它也将一个本是很自然的学习过程变成无数家庭紧张、无助、代价沉重的噩梦……在美国1961年,有90%的儿童都是在2岁半完成大小便训练的,到了1998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2%。根据《儿科救护学》发表的一份研究,到2001年,孩子们只有到35个月(女孩)和39个月(男孩)时才完成大小便训练。” 所以我在美国看到3~4岁的还系着纸尿裤的孩子就丝毫不感到惊奇了。

及早建立排便和排尿的条件反射,进行大小便和如厕训练是有助于孩子身心发展。一个人的正常排尿过程是这样的:在肾脏生成的尿液经过输尿管运送到膀胱储存,当膀胱储存到一定的容量时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当尿液的压力刺激位于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由牵张感受器发出的排尿信号经周围神经系统传导至大脑皮层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该指令到达膀胱,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尿道括约肌松驰、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在排尿时腹肌和膈肌的强烈收缩,也能产生较高的腹内压,协助克服排尿的阻力,直到尿液排泄为止。

琳达.索娜教授在《婴幼儿早期大小便训练》谈到:“专家认为,婴儿具有延迟排便的能力,在2-3个月时就可以根据提示使用便盆……孩子在婴儿末期,可以感受到膀胱充盈,并能调节肌肉以推迟小便。”但是如果延迟训练的话,孩子习惯了边走路边在尿布上大小便,那么孩子在以后学着坐便时就不会用力;而且因为随时、多次小便,膀胱储存尿的功能和排空的功能就得不到锻炼;而且使用一次性的尿裤或尿布如果再不及时换的话,污染的尿裤和尿布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和发生尿布疹。一旦孩子习惯了脏兮兮的尿布的气味和它潮湿的感觉,孩子对排尿和排便就失去了敏感性,建立排尿和排便的条件反射很难建立,错过了大小便训练和如厕训练的敏感期,那么以后再训练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因此也就会困难很多。

尤其是孩子过了1岁,自我意识情绪逐渐发展,害羞的情绪开始产生,随之而来的是羞愧感产生,如果到了3岁还在使用纸尿裤和尿布的话,孩子会为此感到羞耻,就会产生自卑感、孤独、焦虑、胆怯等心理,而且我们临床发现3岁以后的孩子发生原发性遗尿症(夜尿症)和遗粪症往往由于从小缺乏大小便训练而导致的,所以儿科医生尤其是行为儿科学的医生认为在婴儿期应该进行大小便训练,幼儿期进行如厕训练,争取2岁~2岁半完成如厕训练。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