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怎样培养独生子女的智力问题

来源:网络

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独生子女难教育,有人认为独生子女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究竞如何看待独生子女和如何开发独生子女的智力,以下就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1、独生子女真的都自私吗?

有人认为,独生子女就是自私。根据我们观察的结果,并非完全如此。大部分独生儿童都比较慷概,善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其主要原因是:

(1)独生儿童与外界接触机会比较多。独生儿童,在家里居中心地位,被称作“掌上明珠”。家里来了客人,父母想法要他来招待、出头露面或者当众表演一番。客人们为了主人高兴,也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一番。父母外出游览,走亲访友也必然要带上自己这唯一的“宝贝”。这样就有助于儿童对社会的了解,可以广泛地接触到各方面的人和事,交往能力就得到很好锻炼。

(2)独生儿童受教育的条件比较好。多子女的父母,虽然把每个子女都当作自己的连心肉,都关心,都爱护,但是,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都全面照顾到、照顾好。而独生子女就不同了,父母可以把感情和精力投入这唯一的子女身上,使他们能更多、更好地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不易产生优愁、烦恼、焦虑的情绪,所以,独生孩子性格活泼开朗、为人大都善于交往。由此可见,儿童是否会养成自私心理,并不在于独生不独生,主要在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如果父母教育方法正确,不论是独生儿童还是非独生儿童,都会养成好的品德。

2、独生子女真的依赖成性吗?

有人说,独生子女就是懒惰,依赖性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公正的。

当然,由于环境影响和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独生子女中确实有慵懒、依赖性较强的,但这不是主流,而是支流。只要父母教育方法得当,不是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不成为孩子依赖的对象,而是有意识地让孩于在实际生活中多锻炼。独生儿童是可以变得很勤劳的。另外,独生子女由于不存在攀比和互相依赖的问题,他们会很自然地把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主动承担起来,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勤劳勇敢的品质。

但是,也必须看到,如果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什么事情也不让孩子做,那么,久而久之,也会使孩子变得慵懒和具有依赖性。所以,孩子勤劳还是慵懒,关健不在于是独生还是非独生,而在于培养和教育的思想正确不正确和方法得当不得当。

3、独生子女教育有哪些有利因素?

独生子女的教育及智力开发,有许多有利因素,它明显地优于多子女家庭,只要利用得好,方法得当,其效果会是很好的。

(1)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条件较优越。除了一日三吸吃得较好外,还有各种营养品,这为保障儿童充足的营养,促进机体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身体键康,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2)独生儿童比非独生儿童,在家庭中享有更多的母爱和父爱。对早期儿童来讲,这种爱是不可缺少的,它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感知能力及性格的形成,与智力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缺乏爱的儿童,其智力一般低下,这已经被许多事实证明。

(8)独生儿童受成人的影响大。除受父母的影响外,还受祖父母、叔叔、阿姨及专职保育人员的影响。所以,独生儿童普遍地表现出知识面较宽,语言较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等特点,显示出在智力和社交能力上早熟的趋势。

4、独生子女教育有哪些不利因素?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两个不同的侧面,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许多不利因素。这是育儿者需要认真注意的。

(1)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对子女来说是好事,但利用不当,也是坏事。比如,有的家庭除正常的饮食需要外,还供给孩子许多高级营养补品,如提供不当或过多,则容易使孩子吃出毛病,如偏食、消化吸收不良、食欲减退等。再如,父母怕孩子饿了受委屈,总是叫他们带着各种好吃的食品,但这很容易影响他们正常的一日三餐,打乱正常饮食习惯,使孩子得上“富裕型营养不良症”。这种现象在7岁前的独生儿童中,是比较常见的。

(2)独生儿童由于受父母、祖辈及家庭其他成员的百般关心和爱护,容易助长其优越感,在和别的儿童相处中表现出高人一等、骄傲清高的情绪,从而遭到同龄儿童的反感,使其交往能力受到影响。

(3)独生儿童受到多种人的爱,但是爱和教并不是一回事。从早期教育角度讲,一般说幼儿园的教育要好于家庭。

如果3岁以后的儿童还不送幼儿园,仍留在家过着爱多子教的生活,那么对孩子智力发育是不利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