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生活中的幼儿数学教育

来源:网络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地产生了。同时这种以科学、客观为基础的思维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来。

一、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轮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发现的各种数信息(几辆车,几个行人,几朵花),幼儿园里的各种数学信息(几扇窗户,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小朋友)。还可获得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体及空间方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如几点起床、吃饭、上幼儿园、放学、睡觉等)以及做操时如何按高矮排队等。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去关注、去体验。生活中的体验过程,也是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唤起孩子们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过程。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因此,我们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有趣的数学现象入手,将其融入幼儿探究周围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感知有关量与计量、数与数量的关系,领会有关物体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探索有关事件的发展与时间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乐趣。

二、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教育环境皮亚杰认为:

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获得数的经验。也就是说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的对象,而是来自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与活动,以此来发现与建构数学关系。所以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1、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

是幼儿接受新知识形成亲能力的知识准备,只有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正确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因此现实生活中要重视创设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的物质环境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例如为了让幼儿的日常生活多蕴含一些数学知识,我们将幼儿的日用品、学习用品、进区卡、晨检袋的插牌位置均统一编上幼儿的学号,幼儿对自己和别人的学号就跟名字一样熟悉,在要学习相邻数之前,就让每一个幼儿找一找自己学号的邻居,三个三个的手拉手告诉大家,你学号的邻居是谁?要学习单数和双数之前,就让幼儿去拿与自己学号一样数量的雪花片,二个一对二个一对地摆,摆到最后发现了什么秘密?又例如学习分类之前,我要求幼儿根据“筐子”的标记收拾整理桌面玩具,其标记有时是不同颜色的,有时是不同形状的,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教育方法可行,是幼儿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途径。

2、环境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数学活动区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会听、会看、会想、会做、会用、会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动,因此我非常重视数学区的材料投放。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投放一些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有意义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自己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观察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观来感知与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玩扑克是大人小孩子都爱玩的一种娱乐活动,幼儿可以通过玩扑克牌游戏来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例如幼儿通过分牌练习分类,通过扑克牌排队练习有规律排序,通过比大小、找对、凑数、加减等。扑克牌游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良好途径。下游戏棋也是幼儿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其骰子有蕴含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是比较单一幼儿玩久了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就采取动手自制不断更换骰子的办法。例如,幼儿在学习4以内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时,我就自制骰子的六面,分别用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来画上去,如有的画了三颗红色的星星和一颗绿色的星星,这样幼儿下棋的时候,就能会数数来看自己要走几步,使孩子学会了手口一致的点数和懂得了比3多1是4,玩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再根据教育的内容更换骰子,通过实践证明这项活动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是一项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综合性的活动。

在数学区的的环境创设中,我非常重视图片的投放挂图的展示,将数学知识,数学故事、数学儿歌用活泼大方的画面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5的组成时,我在数学区展示了这样一幅数学故事图,有5只小鸟,其中有2只小鸟在飞,有3只小鸟站在树上;有4只小鸟的头向右,有1只鸟的头向左;有3只小鸟是红色的,有2只小鸟是绿色的,这样幼儿通过观察、探究、学习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能,而且还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将数学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10家 10儿童要将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发挥整体教育功能,这是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教育观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这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们学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围世界的过程。数学是抽象的。例如,1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一棵树、一朵花。数学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当它与客观事物结合,便有了全新的含义。在孩子眼中,以往他们看到的树、房子、汽车等具体的事物,一旦建立了数学的概念,就可能变成2棵树、3栋房子、4辆汽车,习以为常的事物就突然具有了新的含义了,他们也得以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描述周围世界。数学融入了他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了他人观察和思维的基本方式。幼儿以这种观察——发现的方式感受着数学,这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2、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店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也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3、欣赏数学故事、数学儿歌。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了许多生活化的蕴藏着各种数学关系的数学故事、数学儿歌、数学游戏,在幼儿生活中渗透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通过欣赏数学故事《骄傲的“0”》、《快乐的明天》,让幼儿了解9与10的关系,正确理解时间概念;通过欣赏《猪八戒分西瓜》可了解等分;通过欣赏数学儿歌《数数歌》、《拍手歌》来学习1-10的数数,此外还有《开汽车》、《一只青蛙》等朗朗上口的数学儿歌均蕴含着不同的数学知识。

4、我还在班级设立了“小小统计员”,这是值日生每日早操前的一项报告与记录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幼儿对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的认识、运用、迁移。这项活动的作法是由值日生在早操前记录好当天本班小朋友们的出勤人数,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同时在天气卡上指出今天的天气,我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幼儿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例如,幼儿在记录班出勤人数的时候,发现某个小朋友没有来幼儿园,就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5、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四、生活中运用数学

幼儿一旦学会和习惯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进行观察,许多新问题也就是不可避免地摆在他们面前。例如,怎样将6块饼干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将一盒饼干平均放到6个小盘中……这时,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利用数概念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数学抽象概念的确立,也使幼儿完全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在应用数学概念及其简单运算解决自己面临的小难题时,对孩子而言,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而此时数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愉悦。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数学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每个人发现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每个人发现规律的方式却是主观的,是一种体验。建立在这种个性化体验之上的数字概念,我们可以称之为“我的数学”。而当一个科学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总是以这种友善的方式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数学以及包括数学在内的一切科学,必将会展现出它们最具亲和力的一面,引导孩子走上一条理性与情感协调发展的道路。

儿童对幼儿的数学教育是由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面共同完成的,这三方面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组成教育的整体,而家庭教育是整体的起点和基点,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数学教育的热情与主动性,挖掘蕴藏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在家长工作中,为了改变家长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树立现实数学教育的新观念,我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家园联系栏及时向家长反馈数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并提示家长可以丰富那些生活经验,那些数学知识可在生活中运用。例如,为了让幼儿积累比较多少,一样多的生活经验,我在家园联系栏上提示家长:“用餐时提醒您的孩子比较一下碗与筷子、筷子与汤匙,凳子与吃饭的人的数量关系,说一说有几种比较方法”。我这样做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幼儿数学质量在家庭中也开辟了一条道路。家长成为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支持者、协作者,家庭也成为了幼儿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教育场所。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