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6大策略

来源:网络

注意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准备状态,所以它经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注意力不集中是导致小学生粗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家长不要焦虑,因为注意力的好坏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来提高。经过培养训练,注意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注意品质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减少粗心的现象,克服掉粗心的毛病。下面我们结合影响注意力的原因分析,介绍几种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一、听故事,答问题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引起注意。但是如果孩子只是觉得新鲜、有趣才去听故事,可能并不会完全地集中注意力。如果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听完后让他回答问题,并试着复述故事内容,这样他们听故事更有目的性,有利于使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故事上来,克服粗心的毛病。

许多家长都会认为讲故事是很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故事内容要新奇有趣,情节不要过于复杂,篇幅不要太长。因为太复杂和太长都会使孩子觉得很疲惫,小学生注意保持的时间有限,因此故事的难易程度和篇幅都要考虑孩子的耐受力。其次,故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爱好,选择那些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主题,如有的孩子喜欢童话故事,有的喜欢科幻故事,而有的却是衷情于民间故事。另外,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故事的选择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再次,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有感情,生动形象,抑扬顿挫,适当地配合一些表情和肢体语言,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这样才会使孩子感觉到逼真,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其中。讲故事不是念故事,要带着感情,否则再有趣的故事,也会让人感觉到平淡乏味,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

那么怎样针对故事提出问题呢?我们拿“龟兔赛跑”做一个例子,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兔子和乌龟赛跑,而兔子过分自信,在途中睡觉,最后输给了乌龟。讲故事前,家长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如“故事的结局如何?谁赢了?”“乌龟跑得慢,兔子跑得快,可是为什么这次比赛乌龟反而赢了呢?”针对不同的故事,家长事先要准备好问题,问题要紧扣故事的主题。如果故事情节很简单,可以试着让孩子复述其主要内容。如果孩子不能准确回答或者完整复述,家长也不要责备孩子,要鼓励他们说:“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下次继续努力。”这样会大大增强他们的信心,心情愉悦,做起事来也会更有效率。

二、大声朗读,训练注意力

朗读就是要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在大声的朗读过程中,儿童的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活动,紧密协作,是一个复合的感知过程。在朗读中要连续读一段或一篇文章,并努力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添字漏字,不断读、不串行,这需要聚精会神,全部精力都要指向和集中于朗读内容。对于容易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来说,大声朗读可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朗读也能够使孩子的大脑神经细胞处于高强度的活动状态,大脑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减少由于粗心而造成的错误。

具体的方法是家长可以每天安排一段时间,20分钟左右,让孩子为家人朗读一些文章。文章可由家长也可由孩子自己选择,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不能过多,难度适中。家长要注意指导孩子朗读的技巧,要做到吐字清晰,合理断句,带着感情去朗读,选择合适的语速、语调,掌握好朗读的节奏。同时要声音洪亮,这样更容易从听觉上引起注意。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朗读活动中,并保持欣赏的态度而不是在监督他们的行为,这样孩子才能放松身心,从家长那里获得支持,增强自信,从中体验到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发挥最好的水平;否则,他们会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认为这是一项枯燥的任务,有的孩子会过分紧张,有的孩子会敷衍了事、三心二意,都达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这种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随着注意力的不断提高,粗心的现象也会减少。

三、劳逸结合,学习游戏两不误

我们在第二章已经分析过,身体不适是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孩子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出现粗心的错误。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的耐受性很差,所以在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后,需要适当休息,保持大脑清醒,消除大脑疲劳,下一阶段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这样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避免粗心行为的出现。

小学生在学习和做事时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意志力又不强,经常玩起来就忘乎所以,忘记了写作业等学习任务,有时甚至忘记睡觉休息,造成身体劳累,睡眠不足。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时间,制定好计划。首先,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计划表,保证正常的休息,使他们精力充沛。我们在本章第五节详细介绍时间表的制定,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帮助孩子安排好了作息时间以保证劳逸结合,还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与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分阶段完成任务。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能保持紧张状态,才有动力。学习一段时间或完成一定任务后,就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就是正强化。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及其他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任务计划,并结合孩子的喜好安排游戏内容和时间。同时,要注意到孩子的学习任务不仅要规定数量,还要保证质量,避免孩子急于去游戏而敷衍了事,对孩子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要予以监督,要让孩子明确只有认真完成作业才可以去玩耍。

四、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潜力也会充分发挥,兴致勃勃、心情愉快。有不少小学生上课走神,看书瞌睡,讨厌学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这时他就会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我要学”,而不是老师、父母“逼我学”。让孩子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技能,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就不会粗心了。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要培养孩子对某一学科的兴趣,首先要加强对本学科意义的了解和认识。美国近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要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家长应该给孩子讲学习某门学科的重要性,让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如学习数学,不简单是为了计算,其他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它,数学是物理、化学、计算机、建筑等学科的基础。另外,现实生活中也离不开数学,小到商品交易,大到做生意、开公司,都需要和数学打交道。

家长们还要鼓励孩子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孩子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也加深了对知识价值的认识。鼓励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去工厂、农场参观,让新鲜事物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将其迁移到学习上去。有的孩子很贪玩,喜欢飞机模型,家长就教导他自己动手做飞机模型。在做飞机模型过程中,家长有意识让他去测量、计算、画图,这样就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家长也可以经常为孩子举一些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与孩子共同探讨知识的用处,会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另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让孩子知道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还很少,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明白“学海无涯”的道理,这会引起孩子内在的不平衡状态,转化为对知识的需要。心理学上认为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有了这种动力,自然会增强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要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就是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还有就是要他们了解知识的用途,懂得一门学科的实际意义,明确学习的价值。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远离粗心的毛病。

五、排解困扰,快乐成长

在第二章我们分析过,情绪困扰也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注意力不集中,又导致了孩子粗心。因此要克服粗心,家长要帮助孩子解除情绪困扰。生活中尽管我们努力为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尽量使孩子无忧无虑。然而事实上,孩子和成人一样面对快速发展、瞬息变化的社会,接受着成长和学习的挑战,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他们心智还未成熟,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远不及成人,因此在情绪上常常受到困扰。

家长要尽量避免使孩子产生焦虑。许多孩子的情绪困扰来自家长的压力与责备。孩子害怕考试,担心成绩不好家长训斥,为此经常心猿意马,甚至胡思乱想,不能集中注意力。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们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考试时,担惊受怕,怯场晕场,思维随之僵化,效率也就降低,更是容易出错。

因此,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点与进步,而不要总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和不足。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应该祝贺他,更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孩子的长处。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孩子取得一点儿小的进步,就可以说:“你真棒,真是个乖孩子。”要拥抱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当孩子犯了小的错误或考试成绩分数不高,也不要过分指责孩子,只要指明他们存在的问题,让他们下次小心注意就可以了。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避免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另外,孩子白天基本都在学校,总会在学校受到各种刺激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因而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心理安慰师,注意适时排除孩子内心的忧虑。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不良,就要与孩子谈心、聊天,了解情绪反常的因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家长们要安慰、鼓励他们,让他们明白“不可能做什么都一帆风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讲述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陷于困境后,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我,最终摆脱困境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典型事例,鼓励他们以此为榜样,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六、体验艰辛,磨练意志

意志对注意力有着重要影响,意志力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过程的维持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学海无涯苦作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意志比较薄弱,要为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活动,通过活动进行锻炼,挑战自我,培养意志品质,从而提高注意力,改掉粗心的毛病。

家长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要善于把他们置于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面前。当他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使他经过努力克服困难,通过实践活动磨炼出坚强的意志。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带着孩子去登山,与孩子进行登山比赛。登山比赛是一项需要意志力的体育运动,没有足够的毅力,就难以达到顶峰。在与爸爸妈妈的竞争中,孩子会努力克服困难,争取第一。这样,他们不仅磨炼了意志,同时也体会到登上顶峰的成功与喜悦。经过类似的多次训练,孩子就学会控制自我,增强自控能力,在学习中,就会减少分心的现象。

除了多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有挑战的实践活动,也要鼓励孩子去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比如夏令营,让孩子自己背起背包,体验艰辛。还有参加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动手做的同时,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和坚持到底的决心,知道只有坚持才有胜利,既培养了意志,也训练了手眼的协调能力。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竞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棋类比赛及运动会等,使孩子从中领悟到坚韧的意志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必要品质,是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

当然,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意志力训练的活动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过于艰难,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活动的安全,避免受到严重的身体伤害。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