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成功迎接孩子第一个反抗期

来源:网络

许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在两岁前后突然从小可爱变成小魔鬼,逐渐表现出不听话甚至违抗大人的倾向。对于父母的指示或命令,如坐好吃饭、收拾玩具、从游乐场回家,总是拒绝听从。他或是充耳不闻,或置之不理,或直接抗命,或对父母的指令讨价还价。

父母要正视幼儿反抗期

孩子偶尔不听话是常事,但如果不听话成为他的固定行为模式,不仅会令父母困扰,破坏亲子关系,不及时纠正还容易引发孩子更为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扰乱秩序的行为、反社会行为,并因被定位为“不乖”或“坏孩子”而感到自卑。

幼儿逆反行为也许会因他逐渐长大、认知和自控能力增强而有所改善,但也可能因父母的忽略或错误的应对而让他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延续到青春期,影响他的学习表现、人际关系、工作生涯及成就等。这样的孩子到青少年时期,他表现出的敌意和逆反行为会比其他孩子更明显和恶化,甚至出现“反抗叛逆症”。所以,父母需要谨慎应对幼儿的不听话或违抗行为。你可以采取以下5个技巧,每个技巧都可以用一个英文字母C开头的单字代表。

技巧1:保持冷静理性(Calm)

父母对于孩子不听话或违抗行为容易感到烦躁、愤怒、没耐心,对孩子大发脾气、出言威胁或动手打他,这样不但无法减少不良行为,甚至还会助长这种行为的不断发生;同时,也容易让孩子对你产生不安和敌意的情绪,破坏亲子情感。当孩子显得暴躁易怒时,不要火上加油,稍微等候,让孩子的情绪风暴过去再说。孩子对你的指令提出质问或争论时,尽量不要和他争论,可以置之不理,或再重复一次你的指令。

父母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激怒,要保持冷静理性,可以采取“不予理会”的策略,除非是真正危险的行为。如:静静地把头扭开,不看他,不皱眉头,他会因为这样的行为无法奏效而逐渐减少,但当他打人时你要立刻制止。

技巧2:承受自然后果(Consequence)

父母要把幼儿反抗期视为孩子生活、学习及成长的机会,帮助他理解及接受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例如,他摔丢玩具并不听劝止,因为他不爱惜玩具的行为,你可将这玩具没收一周不准他玩或一个月不买新玩具。对幼儿最好采取立即后果,因为他对于“未来”的感受较模糊。又如,他吵着要看电视才吃饭,让他承受不吃饭就饿肚子的结果,一餐不吃或晚点吃对孩子不会有太大影响。

你也可以采取暂停“正增强”的方式帮助幼儿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即把孩子从一个让他不良情绪增强的环境移送到一个得不到正增强的环境。例如,他看电视或吃点心时不守规则,可以叫他离开现场几分钟,指定他到墙角或坐在椅子上,作为自己不当行为的后果,持续时间大约为5~10分钟。父母也要对孩子的正面行为给予注意和赞赏,可以是言语的鼓励或实质的奖赏,如买一个新玩具或多讲一个故事。

技巧3:给予选择机会(Choice)

Amy和3岁宝宝到小区活动,回家时宝宝坚持要走另外一条不是回家的路,妈妈一直劝说他不听。最后,妈妈让他一个人走他要走的那条路,自己偷偷跟在宝宝后面。宝宝走了一段路后停下来,觉得自己走错了路而开始紧张和啜泣,妈妈及时出现带他走回正确的路。在幼儿反抗期,父母可以正面解读,这表示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他想要什么或不想要什么,这对他未来独立思考和判断是必要的过程。

父母尽量在生活上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不再是一贯地命令和控制,开始给他选择的机会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对幼儿而言,提供有限选择会更好,如“想要吃什么样水果,苹果、香蕉或橘子?”避免使用二分法,如“你要不要吃水果”;或者过度开放,导致他不知如何选择,如“你要吃什么”。让孩子有充分的选择机会,并给予尊重和保持弹性,能减除幼儿反抗期常见的暴躁情绪。

技巧4:下达清楚指令(Command)

幼儿在反抗期表现的不听话或违抗行为,往往和父母的教养模式有密切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s和Forehand研究指出,父母下达指令的方式和孩子是否听话有密切关系。他们发现Alpha指令最能引起孩子的顺从,即清晰具体、直截了当告诉孩子他现在要做的行为,并明白地指示合理的时间,让孩子从容地完成指定的工作,如“你现在把玩具收到玩具箱,然后去洗手和准备吃饭”。

相对Alpha指令的Beta指令,则容易引起孩子的不顺从行为,它是含糊笼统的,一个命令并发为数个要求,对行为要求没有适当标准,时间上也含糊不清,甚至附加一大堆解释,有时则以责问或威胁的口吻提出要求,如“你看看你,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玩具满地都是,跟你说过几次啦?如果讲不听,我要把玩具都丢掉”。需要注意的是,对反抗期幼儿,父母即使使用Alpha指令,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反应时间。

技巧5:达到管教一致(Consistence)

幼儿出现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来自于你自己管教方式的不一致,例如,孩子要在饭前吃糖果,你心情好的时候会给他吃,但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不但不给他吃还会责骂他。另外一种不一致是来自你和其他照顾者的管教态度或方式的不一致。孩子白天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他们让孩子看电视,并且边看电视边喂他吃东西;晚上和你在一起吃晚饭,你不准他看电视,又要他自己吃饭,他当然会吵闹。

对待孩子的方式要一致,不要随意打破为孩子建立的生活规则,也不要为他找借口,如他感冒不舒服就让他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会负增强孩子的行为,孩子甚至会故意生病。同时,也要避免让第三方卷入你和孩子的纷争。你要设法独自解决目前的争执,除非争执已升级为危机,不然妈妈不要叫爸爸出面。父母也要拒绝他人和你们不一致的教养方式,否则,孩子会变得无所适从或倾向有利的一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