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抓住敏感期 你的教育就对了

来源:网络

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推动力。错过敏感期,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所以,父母要抓住敏感期,并顺应其发展规律,给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我们不为他做什么,其本质——就是欣赏他,等待他自动自发地成长。

何为孩子的敏感期?这个概念是哪里来的呢?

所谓敏感期,就是孩子在0~6岁这个年龄段,由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突然对某种特定的事情或事物非常感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这种状态直到满足他内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被人为地阻止而停止。教育研究与实践证明,如果孩子能顺利地度过敏感期,他的心智发展就会有一个巨大的发展。

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抓住敏感期很重要?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当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他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由此可见,孩子可能遇到的各种敏感期,是他成长过程中最主要且最佳的推动力,一旦错过,将会给他的生长发育包括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期,并尽量提供他所需要的环境刺激,以满足他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只有重视起敏感期对孩子生命的影响,我们才能给予他正面的影响,才能让他“顺理成章”地健康成长。

孩子敏感期出现的时间有规律可循吗?家长该如何确定孩子是不是进入敏感期了呢?

根据对婴幼儿的研究与观察,将孩子的敏感期分成9大类,也有相应的参考时间。不过,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的孩子的某些敏感期可能很早就出现了,有的孩子出现得就比较晚;有的孩子敏感期的表现并不太明显,有些敏感期刚出现就消失了,而有的孩子的某一敏感期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敏感期教育只是教育专家们根据孩子所共有的特点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与模式,具体的施教,还要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要从他的实际表现分析思考。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从他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推测他是不是进入了某个敏感期。在孩子的敏感期出现后,多给予引导与关爱,善于发掘独属于他的特质与潜能,因为任何一个敏感期都有可能蕴藏着孩子未来成功的可能,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敏感期在孩子的生命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处于某些敏感期的孩子可能会很“熊”,家长的很多烦恼也源于此,那么亲子该如何顺利度过敏感期呢?

在一个又一个敏感期,孩子会做出很多令我们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孩子所做出的看似出格的行为,可能只是敏感期的特有表现,我们要宽容看待,不要因此就训斥他,如果实在无法忍耐,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以减弱孩子对某种行为的兴趣。事实上,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他的各种情绪也同样是敏感的,我们如果能用爱给予孩子包容,那么他的内心就不会被不安所占据;如果能采取智慧的处理方式,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爱,他的不良情绪也许很快就会消失。而当孩子对他自己的行为产生情绪时,我们也要及时用爱来缓解他的情绪。理解他的心,适当地顺从他的意愿,尊重他的成长,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的潜能也才能由此被激发出来。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进入了敏感期?处于敏感期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

简单举例来说,如:孩子刚出生时,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却不喜欢彩色气球;不断地吃手,会抓东西时什么都往嘴里放,拦也拦不住。两岁左右会突然变得爱骂人,说脏话。两三岁愿意做某件事时,会乐此不疲地重复做;如果什么事情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会要求重来,喜欢关注细小的事物,如头发丝、纸屑等。三四岁时甚至两岁多,就会跟父母“作对”;突然变得爱咬人,甚至是打人;喜欢捏软的东西,如香蕉等;喜欢玩水,玩沙;喜欢插孔,找洞洞;喜欢捉迷藏,而且你找到他他才会高兴;不停地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喜欢观察别人撒尿、洗澡,对身体非常感兴趣……

这一切,也许在父母看来是莫名其妙、无理取闹、任性妄为和不听话的表现,都是孩子在不同敏感期的正常表现。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