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预防儿童性侵犯 家庭性教育先行

来源:网络

在国内家庭教育中,“性教育”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社会和家庭本身都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在普遍对性较为严谨的社会中,如何讨论和教育孩子正确的性知识和身体安全防范成为家庭和社会一个共同面对的问题。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是自我保护意识的第一步

尽早提供性教育知识,为孩子打安全预防针:

学龄前阶段是孩子较容易受到性侵害的时期之一,这个时候宝宝习惯在父母的呵护之下,防范意识低、对抗伤害能力小。曾有一组实验,分派给女童纸片,让其表示出玩偶身体不能被人随便触碰的部分,结果7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只贴在眼睛和鞋子上,这说明低龄的孩子还不清楚身体哪些地方需要保护。

如何对孩子展开“性”话题?

每天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和“性”相关的话题。在电视上看到年轻男女主角出去约会、在楼道中遇到怀孕的邻居阿姨,以及生活里碰到的各种人际关系等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好题材,毕竟“性”的话题不单是知识,还让我们学会怎么与别人维持友好的关系。

当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时,就已经适合和孩子讨论关于“性”的话题了。对低龄的孩子来说,可以首先教他们认清自己身体各个部分,以及帮他们分辨清两性的区别。

在引导或者回答孩子问题时,需要尽量让表达符合孩子的年龄。如果是5岁的孩子提问“生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们最好回到:“就是小宝宝从妈妈身体里面出来了。”而如果同样的问题来自10岁的孩子,我们就需要提供更多细节和过程,“经过九个月左右,宝宝在妈妈的身体里长大了,就会通过妈妈的阴道分娩出来。”

面对孩子提问,需要耐心和真诚

我们的孩子充满纯真的好奇心,所以在他们提到关于“性”的话题时,我们只要坦白和直率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如果用责备、紧张或冷淡的态度回应,那不管回答的内容是否正确,都会让孩子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情绪,从而觉得性是不好的东西。

* 留心孩子的提问,找出问题背后的真实:有时孩子的问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直接,需要我们细心留意和反问“你是从哪里听到这件事?”或者“你怎么看这件事?”来找到孩子传达的真实想法。

* 回答简短即可:面对孩子的突然提问可能会让家长措手不及。我们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心中并没有明确答案,就让回答尽量保持简洁,只需将孩子以前不了解的词汇作一下解释即可。

* 了解孩子的接受程度:在回答孩子提问之后,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补充“这个答案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吗?”来观察孩子接受的程度。

提高孩子自我防范意识

广东妇联与检察院联合调研结果显示,近三年来广东有逾2500名女童遭性侵,过半在14岁一下,性侵者近65%是熟人,其中包括邻里、亲属和老师等,年龄集中在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居多。

父母是引导孩子意识的首要导师,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让孩子提高自我防卫意识:

尊重孩子的感觉,打开内心的警钟:在亲友熟人见面时,喜欢以身体接触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但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抵触的情绪,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感觉,因为这是孩子最本能的反抗能力。由此及彼,可以提醒孩子,在任何情况任何人对自己作出不适当的身体接触,而感到不适和难受都可以马上提出制止,并告诉父母。

我们需要彼此信任:在熟人性侵的案例中,侵犯者容易以和孩子之间的“小秘密”来诱骗孩子不要将事实说出去,家长需要让孩子理解不论是大人还是年纪稍大的孩子都没有权利让他保守秘密。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让孩子在突发情况下也能够及时向家长求助。

留意儿童性侵害的信号

察言观色:

在受到侵害后孩子可能未必及时告诉父母,但在言语中会多有暗示,譬如他们会突然对某些事物感到不适:“我不想再回学校”“我讨厌练琴”……

性格突变:

从安静到特别烦躁、或从活泼到异常孤僻。

图画暗示:

孩子在绘画中会透露很多内心想法,当孩子在绘画中过多地着重画有关火的画,或者在绘画中使用大量红色时,需要特别关注,在研究中表示火、红色和遭受性侵害有相关联。

生活规律突变:

孩子可能会受到秘密或隐私的困扰,出现睡眠失调问题;部分孩子也会出现饮食规律絮乱的问题。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