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孩子脾气暴躁 家长不要推卸责任

来源:网络

家教不能光靠嘴皮子,家长身教胜过言传。在孩子的身上,可以看见父母的影子。孩子看到的永远是行动,如果光有语言(言传),没有行动(身教),这样的教育对于孩子是没有说服力的,起不到丝毫效果。教育孩子,我们要先做好自己。

小孩脾气暴躁的原因

到朋友家玩,看到这样一幕:

朋友的儿子要喝水了,奶奶给他倒水。孩子说:“我要喝冷开水,冰的!”奶奶说:“天气这么冷,你感冒咳嗽,不能喝冷的。”孩子对着奶奶大吼道:“不,我就要喝冷的!”奶奶从水壶里倒热开水,打算稍冷后给孩子喝,孩子一把抢过杯子,把开水倒掉。奶奶再倒一杯水,孩子又倒掉……这一老一小在厨房里纠缠不清了。孩子像一头暴怒的小兽,对着奶奶大吼大叫。朋友走进厨房欲进行“调停”,被孩子给吼了出来。朋友苦笑着说:“这孩子,经常这样大叫大吼。”我说:“这样很不好,要及时引导。”

朋友说,孩子妈的脾气很暴躁,有时喜欢大叫大吼,也许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其实我曾经看见他自己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对孩子奶奶“吼”过,这恐怕也是一个原因。很多成年人对待亲戚、朋友、同事、领导甚至陌生人都是一副好脾气,而在自己的家人面前脾气变得格外坏,一句话就能引爆。也许潜意识里觉得父母和亲人是不会跟自己计较的,所以才如此肆无忌惮。事实上,父母亲人不会为我们的坏脾气和我们翻脸,但仍然会因此而伤心难过。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样做的坏处更是让孩子学会了坏脾气。

父母暴躁,孩子肯定也会暴躁,坏性格、坏习惯绝对是代代相传。我认识一位妈妈,她曾经向我“控诉”她的父亲,她父亲的脾气非常火暴,她小时候没少挨打。父亲经常由于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比如有一次父亲做好饭后大家没能及时过来吃,父亲暴风骤雨般把他们骂个狗血淋头!她很不喜欢她父亲的粗暴脾气,不过她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暴躁脾气。她的工作很忙,平时是父母帮着带孩子。有一次下班后,她想看看报纸,儿子却在旁边闹着要她讲故事,她不想讲,想看报。儿子抢过她的报纸,她怒火一下就起来了,顺手扇了儿子一巴掌,儿子大哭。后来,她发现儿子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了……

在孩子的身上,可以看见父母的影子。尽管这位妈妈不喜欢父亲的暴躁脾气,但是她仍然继承了她父亲的暴躁脾气,并沿用了她父亲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现在她又把这种暴躁脾气传给她的儿子。这一切非她所愿,但她无法控制!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身教的影响远远超过言传,孩子受到大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吸收着成人身上的一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内心的情绪,不论是好的坏的,他们全盘吸收。

二、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

身教的力量远远胜过言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物归原位,家里永远是乱糟糟的。我用完一件物品后随手乱扔,以致丢三落四,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一会儿找手机,一会儿找钥匙,一会儿找钱包,一会儿找梳子……总而言之,一天光在找东西上面就要耗费掉不少时间。曾经好几次钱包落在别的地方,我竟然不知道,或有好心人捡了归还给我,或是旁人看见了提醒我钱包没拿。

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适当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

三、大人在孩子面前推却责任

在菜市场,我看见过这样一幕。一个大约3岁的男孩坐在小推车里(三岁多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走,我不明白为什么还要用车推着),爷爷奶奶推着车往前走。一不小心,推车撞倒了停放在路边的摩托车。爷爷奶奶迟疑了几秒后,若无其事地推着车继续往前走。这时,摩托车车主发现了,非常气愤,追上前讲理。爷爷对着车主“义正词严”地推卸一番,那表情好像完全与自己无关似的。车主见是位老人,只好自认倒霉,自己扶起了摩托车。撞倒了别人的车子,就应该扶起来,这是基本常识,也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年近六旬的爷爷奶奶却做不到这一点。试想,就算幼儿园老师和父母是多么尽力地教育孩子要“负责”,可当孩子目睹了爷爷奶奶的不负责任之后,他今后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成人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模仿和吸收,不论对错好坏。如果我们想让孩子遵守秩序,那么我们先问问自己是否严格地遵守了每一条应该遵守的秩序?孩子不会听我们怎么说,他们会看我们怎么做!于是就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一边让孩子好好做功课好好读书,一边在桌边搓麻的父母,他们的小孩是永远也不会好好读书的;一边教育孩子少看电视多画画或多阅读,一边自己窝在电视边不肯起身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迷上电视而不是阅读和画画;一边教育孩子要文明礼貌,一边自己粗口不断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定会满口粗话;一边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一边自己随意给孩子许诺不兑现,甚至哄骗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诚实守信……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