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父母不要经常对子女冷嘲热讽

来源:网络

在我国,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结构会赋予父母非常大的权力,他们就像是孩子的拥有者,孩子需要顺从父母的想法,如果孩子独立的思考与父母的想法差异太大时,孩子就要放弃自己的想法,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被认为“不孝”。孝字其实最早的含义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结,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后来被统治阶级用来训练“顺民”,孩子从一出生就顺从父母的想法,否则就会被道德审判,长大后,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习惯性顺从的人。

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明显增加,一些多元文化不可避免的进入到现代人的头脑中来,这里面有些信息是与我们大的文化背景相冲突的,这个冲突同样会表现在两代人对于事物的不同理解,不同处理方式中来。而对于上一代人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更缺少独立的空间,所以他们成长过程中习惯了“顺从”。现在他们做了父母,也会习惯以曾经被父母约束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孩子与他们相比,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必然会带给这一代父母更多的冲击,冲击越大,父母就会越期待夺回掌控权,从而确保自己内心的安全体验,确保在感觉上是对孩子有掌控感的。

当父母对孩子冷嘲热讽时,其实也是潜意识中他们在试图削弱孩子逐渐独立的部分,从而保证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紧密联结。在中国独生子女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孩子所承载的来自父母的期待可能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要多得多,父母对孩子期待的越多,带给孩子的压力也越大,父母的恐惧也会越强烈。

首先是越少越怕失去。对于这唯一的一个孩子,有一天他长大了,父母就要重回空巢状态,这对于之前几十年一直把照顾孩子当成事业来做的父母来说,孩子越大,也意味着他们离“失业”越近。为了抵御无人可照顾的无用感,父母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去贬低孩子的能力,限制孩子的独立,从而保证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照顾之下,也就保证了父母的价值感。

其次是父母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压力会让父母对于有足够的竞争力有强烈渴求,而当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受挫的时候,他们就会本能的将期待放到孩子身上去,希望孩子更有能力,这样就不必重复他们所感受到的艰难。

实际上这是他们将自己身上无力的部分投射给了孩子,他们担心孩子能力不足其实是来自他们对自己的不认可,这样,当他们责备孩子不够好时,孩子就担负起了那个“不好”,这样,父母就不必去面对自己身上不好的部分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实际成为了家庭中的替罪羊,为整个家庭担负起“不好”的责任,从而其他人成为好的,尤其对于不健康自恋的父母,他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自己脆弱的自恋。

其实,每一个可能伤害孩子的父母,都曾经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当他们成长中的伤口没有修复时,他们就会用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学会更健康的方式。所以,当你的父母对你挑剔责备时,也意味着他们内心缺少更健康安全的体验。他们不能夸奖你,可能是因为他们也从小没有被夸奖过的体验。

而且,夸奖别人,意味着有能力感受到别人是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当感受别人好的时候,就会将自己感觉为不好的。所以,夸奖别人实际上需要非常好的心理功能才可以做得到。虽然实际上,当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别人时,并不会减少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也不代表我们比别人差,但生活中非常多的人是没有能力去欣赏他人的。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人,来自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信任与接纳,而这些能力,来自我们成长中曾被很好的对待。

当我们对自己没有那么多接纳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去与别人对比和竞争,我们会害怕竞争失败,害怕别人比自己更好,因为幻想中更好的人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被爱,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成为最被爱的那个孩子。所以,欣赏别人并不容易,当我们没有能力确定自己是被爱的时,我们就不愿去欣赏他人了,因为我们担心他会把爱的感觉全部拿走。也许你的父母内心也有各种各样的恐惧,所以,他们也没有能力给予你欣赏。

你想离开这样的关系,能帮助你的人实际上只有你自己。

你不希望被这样的关系模式限制,就需要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做出一些调整,期待他们改变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改变他人的可能,所以你需从自己开始调整: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不必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也不必被他人的情绪所控。因为这也是每个人需要为自己负责的事。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你需要打破一些延续了多年的模式,任何的改变都像一次冒险,会遇上各种阻力的。你需要在与父母的关系中逐渐独立起来,当你的人格越独立时,你面对他们的责备,面对他们的恼火等等的能力会越强,他们就越难在情绪上控制你,你在生活里也会变得更加自由。当你能自由的生活时,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看到改善的。一旦这些改善发生,你的父母也就可以在与你的关系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方式,到时他们也就会做出调整。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