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双胞胎宝宝要怎样教育

来源:网络

问题一:小小“醋坛子”

粉嫩的皮肤,乌溜的双眼,疑惑地盯着前方,好奇的眼神自相机定格的那一瞬间便永久地被记录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从照片上认识了这对可爱的宝贝。虽然与这对双胞胎的妈妈未曾谋面,但是从字里行间依然能感受到初为人母的幸福。

家有双胞胎,就如同挑着一根扁担,两边都得控制好重量,这样才能处于平衡。对于宝宝也是一样,稍不留神,“吃醋”事件就会屡屡发生。“如果你跟老大玩,老大就会笑个不停,但是老二就会睁着眼睛看你,也不笑,很落寞的样子;如果你转过脸去跟老二玩,老大就会立刻不开心。”呵呵,如此看来,还真不能小看了襁褓中的婴儿,脾气的大小和年龄不成正比。

处理:吃醋,在双胞胎身上经常发生。尤其是我的两个孩子现在对妈妈的依恋都很强,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里人会和我一起把她们分开,单独安抚一阵子,宝宝的情绪就会缓和很多。

行为分析:国外的最新研究发现宝宝在4个月就会出现吃醋的反应。这主要源于宝宝对熟悉的母亲的依恋,当妈妈抱别的孩子时宝宝就会立刻哭闹,这是一种最初的原始情感。当宝宝处于吃醋状态时,妈妈把宝宝们暂时分离,并分别安抚的方法是对的,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修复宝宝的不悦情绪,还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呢!

专家支招:在双胞胎的教育上,家长应尽可能地收敛个人的情绪感受,以公平合理的心态面对既相同又有很大不同的两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地关注到他们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游戏进程或是语气语调,让孩子们感受到公正的父母之爱。

问题二:连锁效应

很多时候,双胞胎兄弟之间像是有感应似的,一个发脾气了,另一个也紧随其后。一点小麻烦会让他们俩兄弟渲染成一个大事件。他们从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体会别人的心情,你不开心了,我比你更不开心。所以他们之间也会发生纠纷,经常会抢东西,闹得凶的时候还会打架。玩具、食物,或是亲人的爱抚,只要是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丝毫不会顾及兄弟的情面。类似的家庭“纠纷”虽然不是每天发生,但也是“家常便饭”,见怪不怪了。

处理:每当这种时候我们一般采取“冷处理”,把其中一个抱开,免得他们将场面越闹越大,等他们觉得没趣了,自然会安静下来。如果发生抢东西,我会主动教育抢东西的那个孩子把东西还给被抢的。虽然他不一定能立即接受,但也不能就此放弃,还是要严肃地跟他指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要把孩子当大人看,要和他交流。

行为分析:这种连锁反应在两个孩子的不断成长中还会愈演愈烈,不仅因为孩子们都是天生的模仿天才,还因为他们两个更会“心有灵犀”的缘故。当发生矛盾时妈妈的“冷处理”是在告诉宝宝“父母不喜欢这样的行为”,阻止宝宝的不良行为继续恶化。

专家支招:双胞胎的男宝宝似乎就是来挑战父母的小将,除了体力还有智力。所以作为他们的父母,你就必须更具有预见性。当他们准备制造些小问题的时候,你不仅要注意到还要及时地转移目标,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带领着他们朝你希望的方向行进。要记住一切都要以游戏的方式切换,“不可以!不许!”之类的措词他们可是不喜欢的哦。

问题三:性格迥异

虽说动动和闹闹是同一个卵子、同时孕育、同时出生,但他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动动相对就安静一些,性格比较倔强,耿直,做事情比较沉稳,看书和画画都能坐得住,不会做的事情一定要学会,而且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而闹闹就比较机灵,遇到不会的问题立刻知难而退,跑着去做别的事情,比如玩拼图,拼不上就干脆找别的事情自娱自乐,而且喜欢打闹,鬼点子也比较多,经常给哥哥出一些鬼主意。他还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知道妈妈不高兴了他会凑到妈妈跟前讨好妈妈,哄妈妈开心。有时候回家我让他们先脱鞋,动动就是不肯,闹闹看我生气了就忙说:“妈妈我脱鞋。”然后边脱便用眼睛看着我期待我的表扬。

处理:我很赞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于双胞胎的家庭,两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一样,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对于闹闹,凡事只要和他好好沟通,一般情况下他都能接受,但是动动不行,他个性倔强,不是说说道理就可以的,所以有的时候我就会对他采取“冷处理”,等他的执拗劲过了,再来和他“谈判”。

行为分析:在双胞胎中性格迥异的比例很高,这与遗传基因有关。针对不同性格的两个孩子,妈妈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法是上上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扬长避短,既缓和紧张的矛盾气氛,又顺势利导说服教育。

专家支招:就性格而言,没有好坏之分,针对不同性格的双胞胎宝宝,家长既要尊重他们的不同,又要发自内心地接受这种不同。在日常教育中可以大大发挥彼此性格上的优势,针对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让宝宝们一起展开讨论,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在相互欣赏中成长。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