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警惕8个误区

来源:网络

在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中我发现,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方法却不太妥当,归结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家长抱怨老师、老师抱怨家长,甚至抱怨孩子。

心理学中有个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事情办的漂亮,归因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他人不好或环境有问题。

那么,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大家都知道,孩子丢到狼群中八年后变成狼孩。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但是,我们做为家长,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背景,同一个教育体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样的任课老师,而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成绩却是有排第一的有排50名的?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我们家长的责任呢?

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

当我们能抱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如果你认为问题出在老师或孩子身上,你会感到生气和无可奈何。因此,有人说,问题留给愚蠢的人去抱怨,而由聪明的人找方法去解决。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不可以、不应该等命令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象许多条条框框在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字,外边加一个框子是什么字?是囚徒的囚字,别以为孩子愿意做皇帝,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男生扒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当父母找到他们时,以为他们一定很想家,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象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

我替孩子说句公道话,我们大人有时真的很不讲道理,平时我们不给孩子锻炼、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大人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仔细想想看,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差?因为没有锻炼机会。因此,我呼吁亲爱的家长朋友,对孩子要宽容,给孩子尝试犯错误的机会,也给孩子尝试成功的体验。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成长。而不要过分的限制他们。

3、产生逆反心理的三个因素:说教、唠叨、比较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因为他已经产生逆反心理。

有的母亲,一件小事唠叨每完没了,上纲上线,引古论今。还有的母亲把以前的错误都翻腾出来,然后给孩子贴上负标签,你怎么那么笨?你这辈子算是没出息了……这样做是在强化错误、强化负面信息。

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以身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比如看电视,不让孩子看,首先大人要作出表率。

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你看人家……一个孩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不要再拿我与别人比,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4、四过分:过分的爱、过分的关照、过分的干涉、过分的严厉

过分的爱,已经使这一代不懂得什么叫做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

过分的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

郑板桥临死的时候,让儿子给他做馒头。并给儿子留下一句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值得我们借鉴。

过分的干涉,使得孩子无所适从。

过分的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不知道我们是否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你再踢球就打断你的腿!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人家考试能考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

这话是被自己亲生儿子打死的母亲,在临死前对儿子说的话。正是这些话才使得徐力,一个17岁的好学生,拿起榔头砸向了母亲。

5、亲子关系错位

有些家庭的亲子关系是主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警察和犯人的关系、经济合伙人的关系……甚至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而比较适宜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充电器。

6、缺少童心

孩子为什么不与你说心里话?因为许多朋友用量大人的尺子量孩子,认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你不理解他,他当然不会和你说心理话。想一想如果我们10岁或17岁,我们会怎么做?

当我给中学生讲完课,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反馈表上写到:“老师,我以为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理解我们。”这样的话是不是该让我们大人反省一下我们的所作所为了?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家长的思维新区是什么?我以为,应该是孩子的心灵世界。

7、只问分数

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习,是打多少分,我能理解。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探讨一下: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学习?答案很简单:因为学习有痛苦,所以不爱学习。如果学习有快乐,就爱学习。

所以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

我一个朋友的小孩跟我说:我妈说上句我马上知道她要说的下句,整天就那么几句话:“你看人家孩子得了多少多少分,你看你,还不赶快去学习,别看电视了,快去写作业。打那么点分还好意思要踢足球?不行,告诉你,这个暑假那都不能去,在家给我乖乖的补课。”我都烦死了,她越说我越不爱学。

经常有家长朋友跟我说,我儿子太懒,不爱学习。问我怎么办?我们看“懒”怎么写:心束负。心被束缚住了。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把他的心调动起来。也就是激发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来自于:信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被承认、被赞赏、成功的体验、责任感等等。

所以希望家长当好充电器的角色。让孩子有学习动力,学习热情。

有些家长就问:充电器怎么当?怎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对某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产生源于被肯定、被欣赏。我想问一问?大家是不是经常用肯定和赞赏的口气对待孩子呢?

8、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情。清华有一名高考状元,高三时,中午从来没有睡过午觉,他利用午睡时间作数学作业,为的是在下午自习时,同学问他问题时,不必让同学等待。他不但节省了同学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且锻炼了口才,扩展了解题思路。其实帮人等于帮自己。不但要培养孩子学习好,品德更要好。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关心别人,自我中心,耐挫力差。这就是一点小事就会发生自杀或他杀的主要原因。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比如,好习惯的培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