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网络

“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据一项最近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对孙辈充满爱心,有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育儿经验。虽然祖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但也有一些人认为隔代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孩子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接受新生事物较慢等。

专家认为,要改变目前隔代教育质量不尽人意的状况,需要年轻父母和祖辈们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克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中的优势。

1、要设法提高祖辈的养育水平,转变观念,讲究方法,提高素养,懂得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可以在社区、乡镇家长学校中开办祖辈学校或隔代教育交流中心进行培训,提高老人综合素质。一般来讲,负责隔代教养的祖辈应具有以下五点素质:(1)身体健康、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2)不固执己见,没有心理障碍,对孩子有耐心。(3)有一定文化,善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科学养育。(4)懂得方法,不溺爱,不纵容,善于引导。(5)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引导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

2、建立一种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祖辈与父辈要相互配合。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照料会让他日后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缺少母亲的关心会让她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所以年轻父母不论多么忙,都必须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切勿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全部交给老人,同时在教育观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多与老人探讨、沟通以期达到统一,否则当父母与老人发生争论和吵架时,会让孩子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取舍。

3、积极建立从婴幼儿到学校的全程教育体系。国外的隔代教育现象为什么很少,原因是很多西方国家孩子一断奶就交给亲子园、幼儿园、小学,这些园、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有完整系统的教育推进计划,包括亲子活动、家长培训,这样使孩子的教育一开始纳入了较科学的系统中,解除了父母的后顾之忧,也有利宝宝健康成长。

总之,随着隔代教育的普及,必须构建一种科学的模式,让祖父母、外公、外婆和父母各自定好位,各自发挥积极的科学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隔代亲”教育误区,才能提高我们养育孩子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口质量。

隔代教育怎么做最好

对祖辈而言:

1、学习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为父母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

2、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别看孩子小,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接送幼儿园,也会有想法的。所以祖辈可以在与孩子的游戏里,帮助他们宣泄,听他们的心理故事。

3、多带孩子到外面玩,帮助孩子发展与同伴、他人的关系。来自小朋友、阿姨、叔叔的关爱也会带给孩子温暖,有助于他对人的信任与开放,利于日后的亲子相处。

4、平时多给孩子讲讲父母的故事,包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增进孩子对父母的了解,激发孩子对父母的好奇与尊敬。

5、与孩子父母原来的好朋友保持联系,最好他们有孩子,可以定期带孩子或者送孩子到他们家里去玩,让孩子熟悉与父母同辈的人,熟悉与父辈成人的交往。

6、多陪孩子玩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帮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7、在孩子能与父母相聚的日子里,尽量让父母带孩子去玩,控制自己的不放心。

8、在电话里或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少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免得让孩子觉得“都是父母让我难堪的”,多给亲子相处创造快乐。

9、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他的自我发展,而且减少了日后孩子的父母需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潜在压力。

10、给自我留出适当的休闲与社交时间,为以后的“空巢期”做必要的准备。

对父母而言:

1、记录下自己思念孩子的心情,留给日后孩子阅读,以便让孩子懂得“父母是多么地想他、爱他”,而不是“不管他”。

2、多慰问祖辈,感谢并理解祖辈的隔代教养,利于祖辈在孩子面前多说自己的好话。

3、在电话里如果孩子不说话,可以给他讲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对着电话说话的“焦虑感”,激发他想听你说话或者和你通话的兴趣。

4、控制给孩子买玩具、衣服等物质,免得孩子过度将你和物质联系在一起。

5、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轮、玩嘉年华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时的不一样感觉。

6、做好与孩子分离的过渡。要知道,每一次你的回来又离去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分离前与孩子的交流、与祖辈的衔接。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