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美国妈妈育儿经 不对BB多限制

来源:网络

1、孩子直接喝冰冷饮料

美国妈妈认为,孩子都是喜凉而不喜热,自宝宝6个月大开始,平时喝水,都是水笼头的水接来直接喝,或者直接喝冰箱里放出来的冰水;而象果汁酸奶一类需要放冰箱的食物饮料,也是冰箱里拿出来直接吃或喝。

而在中国,如果在冰箱里拿出来的果汁直接喂给孩子,家长的长辈都会惊叫,“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给他喝这么凉的东西,不生病才怪!”

而经研究表明,美国妈妈喂养孩子的方式,并没有让孩子容易生病,反正更加容易适应寒冷的环境,减少感冒、发烧的几率。

2、喜欢凉快,总比别的孩子穿得少

美国的小朋友自出生以来,受儿童医生和护士的教导,孩子总是和爸爸穿一样多的衣服、比妈妈少穿一件衣服,小朋友也不感冒、也不生病;反而,如果多穿一点衣服,孩子就会感觉浑身不舒服、不自在,总和爸爸妈妈别别扭扭。

在中国,许多家庭都害怕孩子着凉,总会让孩子穿多一件衣服。而美国妈妈认为,孩子冷的时候会表现出要穿衣的信号,热的时候也会想脱衣服,作为家长,不应该一味按照自己要求去照顾孩子,反正要多观察孩子的举动。

3、如果饭点不吃饭,就绝对不会再给孩子安排

很多中国小朋友有时因为贪玩而不想吃饭,心思全在玩上了,中国家长总担心饿坏孩子,于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吃饭,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他们养成依赖心理,觉得自己不吃饭,家长更加紧张。

而美国妈妈对此处理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吃就不吃吧,这顿不吃,饿着等下顿,小朋友饿一顿没有关系,从来不因为一顿没吃而给明明加餐。

美国妈妈这样做的原则则是:一来给小孩一个按时吃饭的规律和好习惯;二来也是教会小朋友,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那就要受一点小小的惩罚。

美国妈妈的这个做法,在小朋友还未满周岁就开始实行了,虽说其间小朋友也找妈妈要零食吃,但妈妈说到做到,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定要等到下一餐的时间才有吃的。

3、想吃多少吃多少,绝不多喂一口

在中国时,妈妈对于小朋友吃饭,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为了让小朋友吃饭,为了让小朋友多吃一口,家长们真可谓是连哄带骗、满屋子追着喂,更有甚者则是屋子两边各站一人,小朋友跑到哪边,都会喂上一口。

而在美国,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孩子吃饭一定是坐在自己餐椅里,一旦要求从餐椅上下来,那就没得吃了,而且每当小朋友开始拒绝喂到嘴边的饭,爸爸妈妈一般都会试三次,如果连续三次都被拒绝,那就不会再多喂一口。

4、摔了自己爬起来,爸爸妈妈从不去扶

初学走路的小朋友,少不了摔跤;即使现在已经走得很自如的明明小朋友,疯跑时也免不了摔上几跤。见小朋友摔跤了,中国的爸爸妈妈们,尤其是老人辈,一定觉得不得了,“哎呀,宝贝儿,摔疼了没有?”,“哎呀,宝贝儿,小心点了”,然后一副紧张的神情,跑过去把小朋友抱起来。

这一“哎呀”两“哎呀”的,本来对于自己摔跤无所谓的小朋友,受家长们感染,也会紧张起来,好象发生了什么大事似的。而美国妈妈认为:孩子从哪里摔倒的就应该从哪里爬起来,爸爸妈妈不会帮你的,要自己学会面对。

5、磕了碰了无所谓

俗话说得好,孩子都是在磕磕碰碰中成长的,小朋友的成长过程,磕磕碰碰总是避免不了的。如同摔跤一样,磕了碰了,小朋友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看爸爸妈妈。中国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受伤,所以一见到孩子跌倒就会十分紧张,甚至限制孩子出外活动。

而在美国妈妈眼中,孩子磕了碰了,没什么大事,如果不受严重的伤,孩子自己可以承受的,就不需要家长担心。

6、不会特殊照顾

在中国,许多家长都把孩子看得过重,有吃的就给孩子最好吃的,有好的东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孩子最好的,让孩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容易养成骄傲自满的性格。

美国妈妈的育儿原则就是,作为家庭的一员,和爸爸妈妈具有同等的地位,绝对没有特殊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家长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吃面包软的部分,而边边硬的部分总是家长吃,美国妈妈则不同,要吃面包,就边边和里面一起吃,没有人帮小朋友吃边边的。

吃西瓜,一块西瓜,也是自己一吃到底,绝对没有明明吃甜的部分而爸爸妈妈吃靠近皮的部分。

7、只要安全,脏点没关系

在美国,对于孩子的玩耍,爸爸妈妈一般是不干涉的,只要安全,脏点没有关系。孩子去公园玩,如果对小昆虫感兴趣,去捉,去挖地,只要安全,父母都是不会干涉。

美国妈妈认为,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探索的精神和学习的机会。

总之,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长大后能够成材,只是可能每个国家的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是,过多限制孩子的自由,给与孩子过多的保护,对孩子的成长不一定有利。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