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不要轻视 BB成长中的安全问题

来源:网络

5月14日,广东男孩彬彬,长期遭受继母暴打而遍体鳞伤;11岁的杭州小莉,被爸爸发现抄作业而被打死。5月14日晚,青海省民和县巴州镇六年级孩子马赟军,嘴巴被后母极其残忍撕开,左手筋被挑断,左胳膊多处被砍伤,肩上被刺一洞、脖子被划一刀,全身多处划伤。

如此多起虐童新闻发生,导致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孩子在成长中遇到问题。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注意提醒孩子防范坏事件的发生,又该如何保护孩子呢?

1、毒奶粉

当年,含有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奶粉流入市场,导致多名孩子出现“大头”、“结石”等病症,也令家长伤心不已。如此,虽然我国对奶粉市场进行严厉整治,可是,毒奶粉还是出现在市场,导致许多家长都香港、澳门抢购奶粉。

其实,不是家长对国内奶粉不放心,只是中国人有句俗语叫: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在中国,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可以是一个家庭的一切,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承受被伤害的风险,所以,家长才担心赌奶粉的存在,才会出现洋奶粉被追捧的局面。

家长如何应对: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奶粉时,尽量使用大众口碑好,适合孩子饮用的奶粉。当遇到疑似毒奶粉的时候,家长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尽一切能力保障孩子的健康。

2、色校长

网民“平顶山两岁小草莓”发微博称,自己两岁多的女儿(以下称“小草莓”)长期遭受平顶山新华区焦店镇东方红幼儿园园长丈夫王延枝性侵,导致女儿处女膜破裂,多处器官受损。该消息一出,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声讨。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本来是一个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地方,但是,由于存在色校长,导致家长不得不提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让孩子学会防范,免受别人伤害。

孩子对性问题产生好奇,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性意识和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对自己和大人的身体产生好奇,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会问出令大人难以立刻回答的、有关性的问题。

家长如何应对:

如果父母因为尴尬而逃避对孩子的性教育,孩子就会对性知识模糊,当发生性骚扰、性侵等行为时还懵然不知。所以,父母要做好提前预防,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父母一定要教导孩子,如果在学校或者其他场所被人乱摸,一定要及时告知家长。

3、坏老师

学校是让孩子学知识、长知识的地方,老师本来是教书育人,受孩子爱戴、尊重的人,可是,现在某些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严重伤害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必要的伤害。

5月24日据网友微博“烟云”爆料,“简阳机电工程学校老师卢老师,晚上拿木棍抽打学生,木棍被打断。学生报警后,卢学文当着警察的面又扇了学生两耳光。虽然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但是结果还没有向社会公布。

如果事件属实,对于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因为大学生还有还击能力,如果是自己读幼儿园的孩子被老师如此体罚,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承受?

家长如何应对:

家长要教导孩子,在学校要认真学习,如果老师对自己进行体罚,例如罚站、打手、扇耳光等行为,一定要回家告诉家长。家长知道事情后,应该主动和幼儿园联系,了解事情的真相,再为孩子讨说法。

只有家长第一时间保护孩子,孩子才会感受到自己如果受伤害,会得到父母的帮助,日后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就比较容易勇于告诉父母了。

4、虐童的后妈

“后妈”一词如今令人不寒而栗。后妈虐童事件不断爆出,引发全国网民对后妈虐童事件的口诛笔伐。试问,谁成就了“史上最毒后妈”?

有这样一个新闻,小女孩不停哭闹,“后妈”产生厌恶情绪,用手打了她,致使女孩倒地后受伤,随后送医院治疗。但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死亡,经医生鉴定为颅骨碎裂。

从一系列的后妈虐童案可以看出,家长离婚对孩子的潜在伤害是无法估计的。如果离婚后要重组家庭,无论孩子跟哪一方生活,首先是要让继母或者继父接受孩子的存在,不然再婚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家长如何应对:

如果夫妻离婚了,为了孩子,千万别决裂,孩子跟了父亲或者母亲生活,另外一方都应该多点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生活变化,主动打探孩子与继父或继母的关系,避免孩子受到继父或继母虐待但不敢言。

总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必须要承担责任,了解孩子需求,发现孩子的身心变化,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和孩子分析事情、解决事情,以免孩子受到严重的伤害。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